汪健君 昆曲度曲家 汪健君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汪健君,男,昆曲度曲家。祖籍浙江,生于武昌京剧艺术。父汪鸾翔,近代名士,与梁启超、王国维等是清华大学最初的教授,清华校歌即出自其手京剧文化。 汪健君先生雅好昆曲,工官生、小生,兼习阔口,并擅吹曲笛和箫。唱曲念白讲求吐字发声,造诣颇深,喜歌《西楼记拆书》及《
汪健君

,男,昆曲度曲家。祖籍浙江,生于武昌京剧艺术。父汪鸾翔,近代名士,与梁启超、王国维等是清华大学最初的教授,清华校歌即出自其手京剧文化。

汪健君先生雅好昆曲,工官生、小生,兼习阔口,并擅吹曲笛和箫。唱曲念白讲求吐字发声,造诣颇深,喜歌《西楼记·拆书》及《赏荷》、《赏秋》、《拾画叫画》、《琴挑》、《闻铃》、《哭像》、《定情》、《惊变》、《惨睹》、《扫花三醉》、《折柳阳关》、《训子》、《刀会》、《扫秦》诸曲。1925年至清华大学任职。1929至1933年间溥侗在清华授课。指导学生课余游艺选修昆曲和国画,曾为此事奔走联系,并向溥侗学曲及参加言乐会昆曲活动。复随笛师何金海拍曲,得授《琴挑》、《山门》等剧。1935年春与俞平伯等共组清华谷音社,是主要成员,并请兴工笛师陈延甫拍曲,兼习锣鼓场面。还老会参加北平城内珠萦社、潜庐曲社等曲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受清华保管委员会委托,将珍贵档案文献百余箱转移天津租界并负责保护,遂留居天津。沦陷期间在天津曾向前辈曲家王麟卿及笛师高步云、徐惠如等学曲,并在北京、天津请益曲家滑苕白、许雨香、俞振飞等,精研曲律宫调和昆曲音韵,与俞平伯有探讨文章往还。1941年与津门曲家李蓬珂共组辛巳曲会。1945年春自组知乐曲社。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复原,仍回清华工作。1946年是蕅香曲社成员,在清华大学复组后谷音社,杨文辉、陈祖东、浦江清、吴征镒等参加清唱雅集。1957年冬调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后将自家珍藏古籍千册捐赠该馆。1956至1964年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社员,并开辟西郊小组,有林焘、陈竹隐等参加活动。1978年在寓所欢迎美籍曲家张充和等。1979年北京昆曲研习社恢复活动后,与北京大学教授林焘一同恢复西郊小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清华和北大组织曲集十余次,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办大型曲会。

手订曲谱数十本。曾撰《言乐会沿革述略》、《清华忆旧竹枝词》等史料文章。在清华园传授昆曲,弟子先后有杨忞、周妙中、吴必忠、韩家鳌、陈为蓬等。

1999年在洛阳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出生: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逝世:1999年7月6日,农历己卯年五月廿三日

人物分类昆曲 度曲家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20489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4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986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