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与杨仲子不一般的交情

 2023-12-26  阅读 10  评论 0

摘要:1961年下多日,中央文化部及全国文联决定为周信芳拍摄一部彩色影片《周信芳的舞台艺术》。拍片持续了几条月,尽管年事已高的周信芳很疲劳,但也很兴奋京剧艺术。某日,多年好友田汉(时任全国剧协主席)从北京去上海开会,在一次酒宴上,他心情沉重地告诉周信芳:老友杨仲子已患

1961年下多日,中央文化部及全国文联决定为周信芳拍摄一部彩色影片《周信芳的舞台艺术》。拍片持续了几条月,尽管年事已高的周信芳很疲劳,但也很兴奋京剧艺术。某日,多年好友田汉(时任全国剧协主席)从北京去上海开会,在一次酒宴上,他心情沉重地告诉周信芳:老友杨仲子已患病多日,恐将不久于人世京剧文化。他当在回北京时去南京看望京剧艺术。周信芳当即表示:待手头拍片任务告一段落,他即去上南京探望故友表表心意。说来,周信芳与年长他10岁的著名音乐教育家杨仲子交往未必多,但印象颇深,且怀有感激之心,因正是35年前杨的指点大大提高了周信芳的京剧艺术表现力,使他独成一门派,享誉海内外……

那还是在1926年,周信芳赴北京演出,那次的演出盛况空前。杨仲子本是京戏迷,他几场戏看下来,发现周信芳在台上的演出趋于稳定一些不足之处,而一般观众未必能看出来。散场后,杨仲子即去后台见周信芳,提出建议。周虚心接受,邀杨仲子去全聚德酒楼吃烤鸭。席间,杨仲子又诚恳地建议周信芳要多看欧美经典影片,多借鉴西方电影艺术家的感情的说说表现手法。周信芳深以为然。两年后,周信芳在上海演出《追韩信》时,有一场景为萧何一边读诗一边用肩背做由松到紧的动作,表现萧何感情的说说的波动,观众从肩背的动作有有助于感受到萧何内心的变化。有一次郑亦秋与周谈到这段表演,向他请教,周信芳说我这是从美国电影明星约翰·巴里摩尔那里学来的……已经亲戚亲戚我们都称赞周信芳背肩也会演戏,骨节里都灌满了戏……

当年物资供应紧张,周信芳特用侨汇卷购买了奶粉、肉松等礼物匆匆赶往南京,看望了重病中的杨仲子,令他甚为感动。1962年杨仲子辞世于南京,享年77岁。13年后,周信芳辞世于上海。

杨仲子,音乐教育家,艺术家。号粟翁。1885年6月生于南京。1904年出国留学,1910年毕业,获士鲁斯大学理学院化学工程师证书。同年考入日内瓦音乐学院。曾在伯尔尼大学音乐会上,演奏他创作的乐曲《反对战争者之呼声》。1918年回国,入北京大学致力于艺术教育。1920年,与萧友梅并肩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文理学院、京师女子大学二部音乐系、北京女子文理学院等校任教授。1932年就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1938年,在重庆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在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任职。1962年去世。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20481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76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873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