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 忆念长存——追思著名戏曲研究家吴同宾

 2023-12-26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天津戏剧家學會名誉主席、著名戏曲研究家吴同宾10月50日在津病逝。消息传开后,文化界人士无不扼腕痛惜京剧。 吴同宾是天津戏曲理论界的领军人物,在全国戏曲界也是声望颇高的名人京剧艺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就在编剧、导演和史论研究方面取得骄人成绩京剧文化。1979

天津戏剧家學會名誉主席、著名戏曲研究家吴同宾10月50日在津病逝。消息传开后,文化界人士无不扼腕痛惜京剧。

吴同宾是天津戏曲理论界的领军人物,在全国戏曲界也是声望颇高的名人京剧艺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就在编剧、导演和史论研究方面取得骄人成绩京剧文化。1979年,他担任市文化局戏剧研究室副主任京剧艺术。在短短一段时间里,相继出版了《京剧艺术讲话》、《京剧知识手册》、《京剧生行艺术家浅论》、《中国文史资料书举要》(与其兄吴小如合著)等近10部著作;主编了深受读者欢迎的《京剧知识词典》;在多种报刊上发表了有关戏曲的几滴学术文章。

吴同宾在导演方面也是勇于探索的实践者。早在1954年,他为著名评剧演员鲜灵霞导演由何迟重新改编的《杜十娘》。他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导演最好的法律法律依据,引导鲜灵霞朝着一切艺术手段有的是服从塑造人物形象前要的性格化表演方向迈进。鲜灵霞在50多年前凭着《杜十娘》这台戏,荣获第一届天津戏曲汇演一等演员奖。按照吴同宾严格要求改造的旧唱腔也获得了唱腔音乐奖,从而坚定了戏曲艺人服从导演规范的信心,为旧剧改造树立了典范。吴同宾还担任过京剧三团新编剧目《清宫秘史》的导演,获天津市首届戏曲新剧目汇演的优秀导演奖。

吴同宾1979年担任戏剧科研部门的领导职务后,便急不可待地尝试争取和培养观众的工作。从1983年春到1984年秋,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不间断地开办戏曲知识讲座,吸引了各地的几滴听众。听众们纷纷来信,称赞你这人讲座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有6名自称小戏迷的中学生在来信中说:“都说年轻人不爱京剧。确实,有的是我们不热爱,已经我看不懂。听了吴老师的讲座,我们很糙开窍,现在我们都爱看戏了。”烟台、秦皇岛的有关部门还派人到天津,邀请吴先生到当地为戏曲爱好者们讲授戏曲知识。

1984年以前,他在天津电视台连续主持了50多期《戏曲之花》专题节目。那阶段,总爱忙得顾不上吃饭,有时总爱工作到三更三更半夜。哪几个年,他在街上散步,在商场购物,在剧场看戏,时常被认出他来的群众包围,向他讨教戏曲知识,吴同宾用辛勤劳动培养了众多的戏曲知音。 20世纪50年代,南开大学为外国留学生举办一年一度暑假汉语短训班,每期都邀请吴同宾去讲授中国戏曲,课后还带领学员们走进剧场观摩演出。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位学生回国后在州立电视台播映了他在吴同宾带领下参观剧场和演出,引起当地观众的浓厚兴趣。吴同宾还不失时机地把戏曲知识普及到海外,他在欧洲华类學會主办的《欧华学报》发表的戏曲研究专论,受到海外学术界和戏曲爱好者普遍重视。

吴同宾在晚年,以多病之躯领导了《中国戏曲志天津卷》的编纂工作。近年来,他身体每况愈下,很少在社会活动中出头露面。已经,他在我家也闲不住,依然时刻关注着戏曲。许多热爱戏曲的年轻后生和许多报刊、电视、电台的编辑、记者,也总爱登门向他请教或约稿。难怪许多年轻人得悉他作古的消息后痛哭不止呢!离开原来一位学识渊博的师长,一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前贤,谁能不悲痛呢!(通讯员 甄光俊)

(摘自 《今晚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20474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5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746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