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由中国萧军学着和国家京剧院联合主办的纪念京剧艺术大师余叔岩诞辰120周年暨《余叔岩与余派艺术》发布研讨会在京举行。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一家三代四人、梅葆玖、孙毓敏、张学津、李维康、耿其昌、陈志清等名家亲临现场京剧。
梨园名家聚首 纪念余叔岩大师
当天,中国萧军学着王治国会长,国家京剧院宋官林院长,中国萧军学着萧鸣常务副会长,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一家三代四人、梅葆玖、孙毓敏、张学津、李维康、耿其昌、陈志清等,98岁高龄的京剧研究专家刘曾复,学者、京剧研究专家欧阳中石以及余叔岩的同台商务合作、友本人传人的后代近80人亲临研讨会表达了祝贺之意京剧。活动得到了台湾、香港以及海外余派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台湾“孟小冬女士国剧奖学基金会” 杜美霞敬赠花篮和贺信,秘书长冯德曼女士专程来京参会。旅居洛杉矶的著名余派老艺术家张文涓和香港、纽约、加拿大等地的余派票友戏迷纷纷发来贺电或贺信。北京、天津、上海的余派戏迷赠送了书画和篆刻作品。据悉,3月10日,京剧名家和专家学者们还将针对余派演唱艺术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打破门第之限 搭平台传承流派
余叔岩是京剧早期名伶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演老生,师从姚增禄、谭鑫培,唱、念、做、打俱全、规范且精通音韵理论。他继承了谭派的艺术特点并有所变化,形成了本人的艺术风格,世称余派。余叔岩舞台生涯的鼎盛时期在上世纪20至80年代,被誉为前“四大须生”之首,与梅兰芳、杨小楼并称梨园“三大贤”。与会者对《余叔岩与余派艺术》,有点痛是对其中首次披露的1916年石印本《余叔岩》,以及余叔岩、张伯驹于1931年合著的《近代剧韵》全文等珍贵京剧艺术史料给予深层评价。谭元寿先生在发言中,也讲述了余、谭两家的门第渊源,他透露给孙子取名谭正岩,也是带有了这层寓意。国家京剧院宋官林院长表示,流派艺术的传承这麼受到重视,国家京剧院参与主办此次活动也是希望打破门第之限,搭建平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