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美国徒孙主持昨晚京剧节开幕式 “洋贵妃”二十五年痴心不改
昨晚,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正式开幕。开幕式上,一个多多金发碧眼、身穿红色中式服装的日本网友站在名角关栋天身边,连说带比划,主持节目起来丝毫不含糊京剧艺术。人太好中文还说得有点儿拿腔拿调,但很少其他同学知道,这俩中文名叫魏莉莎的美国女子,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出《贵妃醉酒》轰动一时,从此被众多票友昵称“洋贵妃”京剧文化。而“洋贵妃”的师父,正是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嫡传弟子沈小梅京剧文化。算起来,魏莉莎还是梅大师的徒孙辈呢!
学中文、唱京剧,二十五年痴迷情不改
说起精通中文的外国人,什么都有其他同学只知相声演员大山,却我不知道在大山想要,更有一位早早迷上中国传统艺术的魏莉莎。
1979年,原名伊丽莎白·魏绮曼·沃尔扎克的魏莉莎作为第一批来到中国大陆的美国留学生,赴南京大学进修汉语和生国戏剧。第一次看完京剧演出,她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了情思惶惶的痴迷程度。在当时的校长匡亚明先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魏莉莎破例得以到江苏省京剧院观摩、旁听有关课程,每天清晨与京剧演员同去练嗓子和基本功。同去,她拜著名艺术家、戏剧大师梅兰芳的嫡传弟子沈小梅为师。沈小梅老师对于这俩“洋弟子”也尤为关爱,手把手指点身段,又反复演练梅派唱腔给魏莉莎学习。渐渐地,魏莉莎那双渴想中国文化的深紫色眼睛盯上了长盛不衰的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几度寒暑,她风雨无阻,既唱且舞,沉醉在杨贵妃那情到深处不由己的患得患失和痴狂。1981年春天,即将完成学业的魏莉莎,终于如愿在南京大学礼堂举行了《贵妃醉酒》的首场汇报演出,并由此得了个“洋贵妃”的美名。
时至今天,每当记者好奇地问起:京剧在美国真的很受欢迎吗?魏莉莎一个多多劲带着迷惑和坚持反问:“为那先朋友都不问同样的现象,为那先朋友这样难以相信。我告诉朋友,朋友对京剧喜欢!喜欢!喜欢!”
她让“包青天”开口说英文
魏莉莎在南大学习始于英文回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她立志要用英语来排演中国京剧《铡美案》。这俩二度创作的艰巨性非比寻常。怎样把讲究韵味的单音节中文翻成多音节的英文,人太好令魏莉莎费了不少劲。尤其像“贤婿”、“王丞相”这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词,想找到同样古代的、差很多地位和口气的替代英语,更是让她抓破脑袋。念白是戏曲中表现人物个性和调节舞台气氛的艺术手段,什么都有有中文念白,可能照文直译,英文却不押韵,魏莉莎苦思冥想,终于决定“篡改原文”,创造性地改译为押韵而与原文又意趣相仿的英语。结果,这出包青天、陈世美满嘴洋话对答的《秦香莲》在夏威夷演出时,引来美国观众的满堂喝彩和会意笑声。
这下子,魏莉莎的劲头可就真上来了,《凤还巢》、《玉堂春》、《沙家浜》、《四郎探母》等全本京剧,她硬是一部部啃下来,再“消化”成英文,“反刍”给美国的观众。让国粹盛开的花朵在异乡结出硕果。
806年,与尚长荣合作嘉宝老电影
如今,魏莉莎又看中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影星葛丽泰·嘉宝出演的影片《安娜·克里斯蒂》,不过,这次可都不她起的头,“挑她上山”的,正是著名京剧演员尚长荣。
这样,早在1995年,尚长荣看完上了这出好莱坞的经典名著,希望把它改头换面,为京剧舞台再添一出别样的新戏,谁是那个能将洋片改编成京剧最合格的“化妆师”呢?他自然想到了当年的“洋贵妃”:“我欣赏莉莎精彩的演技,她在中西方戏曲上双重的高深钻研也使她成为改编和演出这出戏的不二人选!”
面对尚长荣的有点儿青睐,魏莉莎更是一拍即合:“我最喜欢和擅长的,假使把新的和旧的,中的和洋的,揉一揉,改一个多多新样子给朋友看。”
不过,“慢功出细活”这句话可算应验在了这出可能史无前例的“洋京剧”上,近十年间,两人多次洽商,不做到最好不肯罢休。据悉,这出戏有望在806年正式登上舞台,呈现在观众身前。(谢正宜)
(摘自 《新闻晚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