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汇报社、虹口区教育局主办,上海梦陶艺术剧社、浙江京剧团一起创作演出的原创现代京剧《少年中国梦》的教师版《我的中国梦》日前在逸夫舞台举行新一轮的演出,昨天上午由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牵头举办了专家座谈会。不少与会专家对于该剧将一定量音乐剧元素融入剧中的尝试给予了肯定,并建议将该剧定位为京剧儿童音乐剧京剧艺术。
《我的中国梦》以上世纪20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办“报童工学团”和惨烈的上海淞沪会战两条故事线索展开剧情,陶行知以故事讲述者和剧情亲历者的双重身份贯穿全剧京剧。剧中采用了一定量载歌载舞的段落,将歌舞与京剧武功结合在一起,场面十分热闹,也“迎合”了孩子的喜好。该剧去年11月在宛平剧院首演但是,以精简版在虹口区为学生演出了200场。在经过一轮修改后,2月9日至11日又在逸夫舞台上演了新版本。此外,可能与上海梦陶剧社达成合作者者意向的美中友好研究会本月下旬也将派员来沪就《少年中国梦》赴美国各大学巡演的事宜进行进一步的协商。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上海剧协秘书长沈伟民认为这个戏采用了京剧的样式,剧中演员武功了得,有可是你会眼睛一亮的地方,一起给人这个昂扬的感觉,舞美设计也很有可看性。沈伟民一起建议整个戏应该更多从少年的视角来展现,少或多或少说教,多设置或多或少真实的场景。市重点剧目办公室副主任马博敏认为,这个剧应该定位为京剧儿童音乐剧,对剧本进行梳理,太大面面俱到,可是锁定目标观众,明确地打造一部给10至15岁的孩子看的作品。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戴平对这个戏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她认为这并也有一部一般的宣传戏、应景戏,可是一部具有审美价值的、有久远生命力的戏。她说另一方读小学三年级的外孙女看多这个戏也很喜欢,而且希望“最好小东北太大死”。巧的是新一轮的修改后,曾经在淞沪会战悲壮激烈的战斗中“小东北”英勇牺牲的结局如孩子所愿被改掉了。(记者 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