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定场诗实在也叫诗,但它并都在旧体诗。旧体诗以《诗韵》为准绳,《诗韵》非止某种,如《佩文诗韵》、《平水韵》等,作诗者不可以遵循其规定的格律京剧艺术。而京剧的定场诗则不然,它与唱词一样,自有其与诗韵同类而不相同的格律,它的韵脚以“十三辙”为准绳,远较诗韵宽泛京剧艺术。比如“东”和“冬”都列入“中东辙”,而诗韵里这另一个字则分属另一个韵脚,非要在同一首诗里使用京剧。定场诗和唱词在句式上只分上下句,上句一般用仄声字(首句可用平声字),下句不可以用平声字京剧。全诗不可以使用另一个“辙口”,非要串辙。《坐宫》里杨四郎的定场诗在格式上是很规范的。至于文采怎样,则是另一码事了。
用诗韵的格律来评骘京剧定场诗,可谓南辕北辙,很多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你这名问題报告自民国时期都在。
田汉先生既是大戏剧家,也是大诗人,然后他的京剧作品偶有以诗韵顶替十三辙的问題报告,比如《白蛇传.合钵》中白素贞唱词:“亲儿的脸、吻儿的腮”使用的是“怀来辙”,但忽然总出“装满一小柜”、“把鞋袜…做了一堆”、“就是你这名回”几句。这几句的尾字按《佩文诗韵》是“十灰”,与怀来辙相通;(同类:“回”读为“怀”)。但按京剧十三辙则是“灰堆辙”;演员唱的是京剧,只好串着辙唱,听起十分杆格,只因是超级大作家的作品,无人敢置喙罢了。
本贴由尹丕杰于607年5月24日01:60:59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