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年7月1日,中国戏曲学院赴津汇报演出座谈会在天津长城宾馆召开。
座谈会由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景勃主持京剧文化。参加座谈会的有天津文化局艺术处党委书记党丽颖、处长游庆波,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刘连群、副所长李辛庚,天津京剧院党委副书记江大维,天津青年京剧团李宝石,天津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郭秀琴、吴春苹,教师薛钊、孟宪荣、曲直、牛跃武、李黄海、史三杰、赵一昆、许艳萍,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钱国桢,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董文华、尚明珠,天津市振兴京剧基金会会长孙亭福等京剧。老艺术家李荣威、张志云专程托人带来书面发言。
会上,各位领导、专家充分肯定中国戏曲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祝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并对针对戏曲教育和演出中的具体问题报告提出好多好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党丽颖代表天津文化局感谢中国戏曲学院对天津文化艺术事业的支持和帮助。游庆波认为戏曲学院此次赴津演出满台青春年少,亮点频闪,扎实继承而不拘于传统,体现了最高学府的风范,让天津观众享受到京剧大餐。刘连群称赞这是三场国家级戏曲院校水平的演出,创意策划组织工作非常出色,师生同台演出体现了传帮带,中国戏曲学院在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和育人上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李辛庚赞扬戏曲学院的“一棵菜精神”,鼓励以十年磨一剑的意志多出精品。江大维认为此次演出领导重视,策划周密,创意新颖。李宝石评价演出全面展示教学成果,有你们风范,青年教师和学生实践演出非常有必要。郭秀琴认为此次活动总体策划到位,对天津籍演员做很糙展示,从亲情上与观众拉近了距离,精彩的演出和优秀的师生给天津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薛钊称赞戏曲学院形成买车人的艺术风格,艺与术不分离,是全国艺术的表率。孟宪荣感到戏曲学院的校风感染了每一有一1个入校的学生,经过学院的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气质地处质的飞跃。赵一昆认为此次演出展现学院的教学成果,体现教书育人的教学风范和谦虚严谨的教学风格,希望戏曲学院多培养教育家、管理人才和复合型教师。钱国桢提出戏曲学院应该多出科研成果,发展多剧种表演专业教学和推进现代戏演出的建议。董文华和尚明珠肯定戏曲学院对《四郎探母》的改编采集,提出希望恢复实验剧团、抢救记录老艺术家艺术成果和挖掘采集剧目的建议。孙亭福赞扬戏曲学院源远流长,为专业艺术团体和广大戏迷票友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王民忠,院长杜长胜,特聘教授李维康出席座谈会,认真听取领导、专家发言并发表讲话,对领导、专家们的莅会并对戏曲学院给予大力支持和热情指导表示衷心感谢,表示会虚心接受,深入研究领导、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推动戏曲学院下一阶段教学、实践、科研和创作的开展。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副主任杜鹏,音乐系副主任海震,教授李文才,青年教师姚志强、贾劲松等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后,中国戏曲学院教师在天津市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鼓楼和天津戏剧博物馆。
中国戏曲学院是继5月1日至13日在上海、济南连续演出十场后,转赴天津演出的,把新近一批即将毕业的优秀戏曲人才介绍给天津观众。此次向天津广大领导、专家和观众们汇报演出,是为了回报天津多年对戏曲学院关心和支持,向天津汇报教学成果,请天津的师友和观众检验教学质量,为师生提供一有一1个艺术实践的可能性,展示学院的风采,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
中国戏曲学院为天津观众带来了三台演出:6月28日为天津籍学生折子戏专场,包括杜喆主演的《林冲发配》,王盼主演的《状元媒》,崔玥主演的《铡美案》,窦晓璇、刘明哲主演的《断桥》,杜喆、彭晓亮主演的《雁荡山》;29日为代表中国戏曲学院风格,堪称“校戏”,由杨阳、郭嘉、陈琛、侯宇、贾劲松、焦敬阁、张建峰、詹磊等师生战略公司合作演出的古代题材剧目《杨门女将》;50日为由戏曲学院特聘教授李维康主持,师生自主采集,由杜鹏、张晶、王婷、张尧、贾劲松、焦敬阁、张建峰、杜喆、王雅娜、窦晓璇、陈琛等师生战略公司合作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四郎探母》。期间,中国戏曲学院要素师生由赵景勃副院长带队,参观了天津戏剧博物馆。
二天的演出得到天津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受到天津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懂戏、爱戏的天津戏迷、票友以其特有的火爆热情,表达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演出上座率日臻高涨,剧场气氛一浪高过一浪,彩声、掌声不断,不少观众甚至与台上演员呼应合唱。最后一场刚刚刚开始了时观众欲罢必须,师生代表加演了数个清唱节目后才得以散场。(池浚)
本文《中国戏曲学院赴津汇报演出座谈会在天津召开》地址:http://lecms.nxtedu.cn/upload/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