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拜读了咚咚锵上吴小如先生"回忆叶盛兰"的文章,感慨颇多。此文是第一次看到,但相似的文章看到不少京剧艺术。我本来我一普通戏迷,又迷上叶家父子两代的戏,从没写过这个论文,只想就此文谈谈另一方的想法,不妥之处,请各位指教! 首先我虽然吴先生的其他言辞过于偏激,照他另一个说继承就要原封不动,达到所有的高标准才算,可能另一个说京剧就永远等待在前辈的脚下了京剧艺术。我从小是看叶盛兰先生的戏才迷上京剧的,叶先生的戏我看到十五、六出,从《罗成》、《白蛇传》、《西厢记》、《九江口》到《岳家庄》等各类小生戏我看到到京剧。给人有本身是美妙绝伦的感觉,在小生行中他的唱念做打功夫也是绝一无二的。文革后当叶少兰首次登台演出《谢瑶环》时我也有"盛兰再世"的感觉。就让我看到他的三出戏《罗成》、《吕布与貂禅》、《周仁献嫂》。我认为他很好的继承了其父的风格,根据另一方的条件有所发挥。当然在武工上无法与其父相比,但在唱腔及表演、念白等各方面都能与其父比美。尤其是唱腔他是有所创新的,试想可能盛兰先生活到现在说不定也会创新的。这是发展,为什么么么能说是罪人。我作为观众看总觉着京剧界有种旧的习惯势力,凡是有所创新,有所改变的都说成是罪人。这个势力很强大,是阻碍京剧发展的。当代京剧人要想冲破这个阻力,被大多数观众所承认虽然好难啊!
本贴由急急风于4001年6月01日10:01:45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