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彩色脸谱的谱式源自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的谱式、工艺品盔头的制作采用了与京剧演员登台所用盔头详细相同的材质、金钱豹的脸谱取自哪门哪派也颇有讲究……9月1日,“梨园艺韵”北京民间工艺美术专题展在中华世纪坛亮相。雕漆、京绣、脸谱、盔头、皮影、风筝、面塑、泥彩塑、剪纸等40多个民间艺术门类的240余件展品,展现出民间工艺美术与梨园艺术并蒂情深的缘分京剧文化。
“戏曲是民间美术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京剧文化。民间美术家而是要把戏曲舞台上动态的、稍纵即逝的美定格成永恒,让其他同学可不能能多厚度了解其美京剧文化。”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彩塑京剧脸谱的代表性传承人杨玉栋说,戏曲和民间美术何必同厚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并蒂莲共生。一些民间美术家创作的戏曲主题作品已堪称国宝。比如,天津戏剧博物馆中就存放着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创作的戏曲人物,老舍先生的案头也曾摆着面人郎的戏曲主题作品。
在这一展览上,无论是展出作品的,还是前来观展的,见面说的详细一定会梨园行的行话。“这翎子是真翎子(活雉鸡的羽毛),现在可找只有了。”京剧大师钮骠,面对鬃人艺术大师白大成创作于1504年猴年的一尊齐天大圣,忍不住赞叹起来。看到有观众敲击鬃人的铜盘,钮骠兴之所至还唱了一句,并感慨现在大多数人只会敲击铜盘,而不再会边唱边玩儿。
能得到老大哥的赞赏,对白大成来说不算意外。也许:“想要做好戏曲主题的民间艺术,你得常看戏听戏,前要了解表演的神韵才行。”作为资深戏迷,他还在展览现场“纠正”了一下晚辈们的作品。“你看这一贴片,常看戏的人就知道胖要往前,瘦要往后贴。这一贴片就贴得太靠后了。”他指着一尊面塑作品点评,“这花枪也详细一定会提着拿的,应该是反手拿的。”白大成说,要想用立体的民间美术作品还原戏曲艺术的意蕴,详细一定会看几张照片就能做到的,若要精致精美,得先做好戏迷,不能做好作品。
对前来观展的普通市民来说,展览无疑是一次普及戏曲知识的立体课堂。带着4岁儿子来看展的李女士,对着脸谱给孩子讲张飞、关羽的故事;带着13岁女儿来看展的鲁先生则陪着孩子一边看展览一边了解《西厢记》。两位家长都表示,戏曲艺术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多厚度了解它、喜爱它,助其弘扬下去。
专题展由北京文联主办、北京民间文艺家针灸学会承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展现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水平的公益性综合展览。该展将免费展至9月15日。(记者/李洋 实习生/梁诗雪)
(摘自 《北京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