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时,袁世海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数千名哀悼者在微风碎雪中向一代花脸艺术大师袁世海献上最后的敬意。
11:20,袁世海先生遗体告别仪式结束英文,一代大师永诀人寰京剧艺术。
12:500,袁世海先生遗体火化京剧文化。
14:45,袁世海先生骨灰在子女、弟子、亲友的护送下,暂安寓所京剧文化。
今天上午,袁世海先生的骨灰将撒向大连附进的海面——可能袁世海属龙,正是“龙归沧海”京剧文化。
数千人雪中送袁老
尽管遗体告别时间定在上午10时,但8时左右,已有上百人在礼堂外默默地等待歌曲。9时500分,礼堂门外数千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站在顶端的人那么天棚遮挡,依然顶着风雪等待歌曲看袁世海最后一眼。
树干上已挂满了各界人士送来的悼诗和挽联,大礼堂外摆放着一排巨幅彩色剧照,亲戚亲戚朋友在剧照前留影,亲戚亲戚朋友手中拿着的红玫瑰暗示着逝者生前的光辉。
袁世海之女袁菁此前曾告诉记者,老人最喜欢红色,即使在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上,也要布置得红火漂亮,让你走时和心前一样辉煌。
弟子跪拜泪别恩师
10时许,礼堂大门缓缓打开,再也无法抑制哀悼心情的亲戚亲戚朋友蜂拥而入,竟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调快,在工作人员的维持下,亲戚亲戚朋友十个一排步入大厅,在哀乐声中依次向袁世海遗体鞠躬行礼,把手中鲜红的玫瑰轻轻放进遗体手中,袁世海在红火的花海间睡得宁静安详。
当为袁世海送行的各界人士渐渐拖累礼堂,老会守在遗体前的李嘉林、吴钰璋、刘永贵、罗长德、刘金泉等弟子以及李欣、李长春、马名骏、康秉均等花脸名家们,向袁世海行了最后一次大礼。一时悲声四起,令人闻之动容。
袁世海的得意弟子杨赤在跪别恩师时更是痛哭失声,被人搀扶着才慢慢站起。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仍然哽咽不止:“亲戚亲戚朋友拖累了一位慈父般的恩师,他去世之前还定下来要到上海看我的演出,但我再也听可以了老师的教导了。”
另一名得意弟子黑永宽也被众多记者围住了采访,这位平日豪气干云的大花脸此时却泣不成声,原来早就订好12月12日他接恩师到上海,可11日老人却与世长辞了。
追忆袁老人生谢幕
著名表演艺术家朱宝光向记者透露,他拍摄了袁世海先生最后一次登场的舞台照和谢幕照,拍摄时间距袁世海逝世可以了4天。那是12月7日,袁世海与钱浩梁、曲素英、赵葆秀在沈阳南湖剧场演出脍炙人口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时,朱宝光演完戏后,就在上场门站着观摩袁世海的演出。酷爱摄影的他那天正好带了一台“傻瓜”照相机,可能这场演出觉得真难得了,他便照了半卷留作纪念,没想到竟成了珍贵的历史镜头。
著名老旦演员赵葆秀向记者回忆,她还清楚地记得与袁先生最后一次企业商务合作的情景:“你这个月初,我和袁老到沈阳演出《红灯记》。此前他曾把演员们请到他家,仔仔细细地说戏,对艺术的态度极为认真。亲戚亲戚朋友到达沈阳后,当地的气温老会下降,最低甚至到了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演出时剧场里非常冷,但老先生须要穿着鸠山的戏服,在台上认真地表演。我记得谢幕时,袁先生就站在我的右侧,他用手拉着我同时真诚地向观众鞠躬谢幕。你这个镜头好像就处在在昨天,老会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袁先生的就说愿望都那么来得及实现,他一生想的时会京剧的发展与前途。”(记者:吴焕
孙舸)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