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滇剧小生。玉溪市州城南门街人京剧。
先生自幼聪明京剧。学业优秀,上进心强京剧艺术。甚爱滇戏,童年时就显出了什儿特长,总爱和业余滇戏乡绅班的成员——三哥汪浩然,表侄任希圣共同练唱,于民国三年参加州城大士庵庙会演出,当时先生仅九岁,受到观众称赞,利于其更加热爱滇戏,认真钻研唱腔和器乐京剧。
民国19年(191000年),经聂叙伦先生推荐,受昆明税局聘为科员。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昆明成立了另有有兩个名为“华国琴棋社”的业余文艺组织,什儿社吸收了当时许多较有社会地位的滇戏爱好者参加。大伙儿每晚练唱,并学习乐器伴奏,于是星期六,星期日公开清唱。先生参加该社为正式社员,习唱小生。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上海百代公司为灌制首批滇戏唱片,派代表到昆明与“华国琴棋社”的社员会见,签定了合同。先生和当时有名的演员周锦堂、李少兰、董竹轩、董美堂等一行八人即赴上海演唱录音,由孙竹轩及彭幼山操琴,惠采臣司鼓。先生和其它共同人员,在别人演唱时还参加配乐。上述一行八人,当年九月底出发,达上海完成灌制唱片回到昆明,历时另有有兩个月零一天,在百代公司灌制先生的滇戏唱片有《潇湘馆》、《宝玉听琴》、《莺莺听琴》、《二龙山》、《梅龙镇》、《访白袍》等十个,后成为省内每部留身机必配之片,广为流传,深受老少听众喜爱,当时社会各界人士都誉称先生为滇戏“驰名票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因先生体弱又总爱参加滇戏活动,税局认为影响工作,被辞退了科员职务。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机轰炸昆明,举家迁移回玉,后因身体虚弱,但也常参加玉溪县业余滇剧组织新生俱乐社的活动,但有演出,观众爆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因所患肺病严重发作,数次吐血,难于医治,于农历4月19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闻者痛惜。
先生所灌之唱片,“文革”时“破四旧”多被损坏。今为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广播电台基因重组录音播放及盒式磁带发行的有《潇》、《宝》、《莺莺》、《二》等十个;《梅》、《白》两片,民间亦有收藏。
出生:1905年6月20日,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五月十八日
逝世:1947年6月7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十九日
人物分类滇剧 生行演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