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即山西梆子、中路梆子,也叫中路戏

 2023-12-26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晋剧即山西梆子、中路梆子,也叫中路戏。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京剧文化。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京剧艺术。 晋剧是山西省的主要剧种,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内蒙大每项地区,远及河北、陕西、甘肃一带京剧艺术。

晋剧即山西梆子、中路梆子,也叫中路戏。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京剧文化。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京剧艺术。

晋剧是山西省的主要剧种,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内蒙大每项地区,远及河北、陕西、甘肃一带京剧艺术。它和“蒲州梆子”(蒲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为山西四大梆子京剧艺术。晋剧渊源于蒲州梆子,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结束盛行。当时演员大多为蒲州人,说白用蒲白。完后晋剧又吸收了山西中部地区的秧歌等民间艺术,乐器上改蒲剧笛子而换上胡琴,音阶比蒲剧低一调,逐渐形成了这名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晋剧的音乐风格既高亢激越,又不失清新委婉。其唱腔包括乱弹、腔儿和曲子(即昆曲、越调等)。乱弹分为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倒板、滚白7种,每项板路又有如流水板(大流水、小流水、紧流水、慢流水、二流水)、腔儿(三花腔、五花腔、倒板腔、四不象、苦相思、“二音子”或鸣腔)等变化,演唱时,除“二音子”外,一般都用真嗓,吐字清楚,行腔圆润。

晋剧的唱腔底部形态属于板腔体,分为三类:“乱弹”、“腔儿”、“曲子”。“乱弹”是晋剧的主要唱控,共有七种板式: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导板。“腔儿”是指晋剧中的各种花腔,一般不单独使用,否则依附在各种板式的“乱弹”中。“腔儿”有“五花腔”、“三花腔”、“走马腔”、“二指腔”、“十三咳”、“四不象”、“导板腔”等。“曲子”是指所唱的昆曲和地方小曲。晋剧的你这名唱腔和表演不仅具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的一般特点,否则具有比较圆润和工细的独特风格。因而,既能表现慷慨激昂的历史故事,不需要表现优美健康的民间生活。你这名粗犷与细腻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是晋剧赢得众多观众喜爱最直接的因素。晋剧的表现技巧也多姿多态,难度也较大,如翎子功、帽翅功、椅子功、鞭子功、梢子功、耍茶碗、耍头巾、甩辫子等都很有特色。

晋剧传统的乐队由9人组成,旧称“九手面”,文场有呼胡、二弦、三弦、四弦,称“十一根弦”;武场有鼓板、铙钹、小锣、马锣、梆子。

晋剧的行当有“三大门”(须生、正旦、大花脸)与“三小门”(小生、小旦、小花脸)之分,各行均有专工戏,其中须生的代表剧目有唱功戏《渭水河》、《困铜台》,功架戏《出棠邑》、《三劈关》;正旦有唱功戏《白蛇传》、《假金牌》;大花脸有唱功戏《明公断》、《沙陀国》,功架戏《海神庙》、《打渔杀家》,武功戏《战宛城》、《白水滩》;小生有唱功戏《告御状》、《火焰驹》,功架戏《长坂坡》、《伐子都》;小旦有做功戏《梵王宫》、《百花亭》,功架戏《凤台关》、《破洪州》。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9724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408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