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弦戏《未婚妈妈》17日首演 “母爱”题材彰显青海特色

 2023-12-26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时间:2014-05-17 来源:咚咚锵 点击: 关键词:未婚妈妈 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北方片)将于5月5日至6月18日在京举行。在此次展演中,青海省演艺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平弦剧团选送的平弦现代戏《未婚妈妈》将于5月17日、18日,每晚19:200在中国评剧大剧院进行演出京剧

时间:

2014-05-17

来源:

咚咚锵

点击:

关键词:

未婚妈妈

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北方片)将于5月5日至6月18日在京举行。在此次展演中,青海省演艺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平弦剧团选送的平弦现代戏《未婚妈妈》将于5月17日、18日,每晚19:200在中国评剧大剧院进行演出京剧。平弦现代戏《未婚妈妈》是一部极具青海地域特色的作品,讲述了土家族女孩海花儿收养弃婴的故事京剧艺术。该剧情节真挚细腻,手法简约质朴,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戏表现形式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荣获了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剧类优秀奖京剧艺术。

“母爱“题材彰显青海特色

平弦是青海地区独有的一种生活生活地方戏曲,其前身是平弦坐唱曲艺,亦称“西宁赋子”,主要流行于青海汉族地区,河湟流域。音乐特征属曲牌联套体,因它的曲牌富于多彩,素有十八杂腔,二十四调之称。平弦唱腔旋律委婉绮丽、优美动听,唱词对仗工整、严谨典雅,是青海地方曲艺中的阳春白雪,也是甘、青地区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自清朝至今已流传百余年。

2011年,青海省演艺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平弦剧团邀请山西省著名编剧纪丁执笔,青海省的著名戏曲导演韩振育执导,全新创作出一部极具青海地域特色的大型平弦现代戏《未婚妈妈》。《未婚妈妈》取材于本土故事,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进城务工的土族女青年海花儿在北京的建筑工地偶然拣到两个弃婴,面对亲友的误解和决绝,毅然以土族人博大的情怀收养弃婴,在历经种种磨难后最终成为众人赞扬的“未婚妈妈”的感人故事,

编剧纪丁在戏曲台本中加入了一些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段,情节真挚细腻、跌宕起伏,手法简约质朴、耐人寻味,向亲戚朋友诠释了一位未婚妈妈无私、坚韧的母爱力量,是一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又极具教育意义的友情是什么剧。剧中浓郁的方言和贴近生活的剧情,形成了该剧独特的风格,在演出时受到了青海平弦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并荣获了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剧类优秀奖。

音乐唱腔伴奏创新突出平弦戏风格

作为一部创新之作,《未婚妈妈》在保留传统平弦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小调、“花儿”等多种音乐元素,突出了青海地方的风格和特点。为体现真挚细腻,跌宕起伏的剧情,表现出剧本中所要求凄美的音乐风格,充分塑造主人公海花儿善良美丽的品格特点,平弦剧团在音乐、唱腔和音乐伴奏等方面都做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在主题音乐方面,《未婚妈妈》选择了青海民间小调《五更调》作为主题音乐,改编后的平弦戏曲牌中的《青鸟歌》则作为副主题音乐素材。这两个音乐主题通过各种不同乐器、不同演奏土妙招的演示,展现出剧本所要求的凄美音乐风格。《未婚妈妈》在唱腔方面也做了创新,尤其对平弦戏的主要唱腔“赋子腔”进行了较大的革新和创造。通过对“赋子腔”的上下句落音进行完善和规范,既保持了赋子腔基本唱句的特征和旋法特点,又给不同剧目,不同人物在使用同一唱腔的之前提供了富于多彩的变化可能性。

此外,《未婚妈妈》在音乐伴奏上以更具地域特色的板胡为主导,加在主奏二胡、三弦、中阮、琵琶组成主要托腔乐器组,并把一种生活生活乐器组确立为整个乐队中唱腔伴奏的主体。同去在打击乐上也更多的应用了京剧中低音大锣和低音小锣,加在秦腔的铰子组成了一组打击乐器,创发明权更加具有平弦戏特点的音乐风格。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9663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3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643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