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在沉寂了10多年后,扬州京剧团要承演整台折子戏了!昨天,记者来到居于文汇东路104号的京剧团时,上端一派热闹,团里的老艺我门都围着团领导说戏呢。
扬州京剧曾拥有辉煌
提起扬州京剧团的辉煌,团长郑晓苏如数家珍京剧。
扬州市京剧团的前身由扬州随近的江都、高邮、兴化、泰兴、泰州、宝应两个县(市)京剧团同時整编组成,1950年6月合并成立扬州专区京剧二团,1969年改称扬州地区京剧团,1983年改称扬州市京剧团京剧文化。
上世纪50年代,扬州京剧艺术名家荟萃。其中,旦角陈正微是梅兰芳的弟子,武生梁慧超是全国四大武生之一,老生刘纪良是马连良的弟子、李竹修是江南四大白脸之一,张德山和杨慧玲也前会省内知名。
如今,70岁的张德山自豪地说,自己当时曾和梅兰芳、周信芳等大师合作协议演出。他回忆道,当时团里最多时有演职人员50人,排的戏有《满江红》、《杨门女将》等,一年的演出有50多场。
上世纪70年代初,剧团两次招收学员50多名,并成立了大型管弦乐队。如今的副团长王鹭声也不那一批学员,他回忆说,哪几个年剧团演出了《满江红》、《沙家浜》等或多或少优秀剧目,其中1986年排演的表现抗日名将张自忠故事的现代戏《将军泪》,公演后由江苏卫视拍摄成舞台艺术片,向全国播映。
1995年停止营业性演出
1995年以来,因为分析戏剧不景气,市京剧团停止了营业性演出,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普及京剧和小型接待演出上。
或多或少时期的艺术形式以清唱和器乐独奏为主,先后创作了《千年等一回》、《军民战洪图》等京剧联唱节目。或多或少青年演员改了行,张德山等一批老艺术家时常去群众团体辅导。扬州的京剧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有50多个票友会,大的有50多人,爱好者达到几千人。
春节亮出10多年“第一嗓”
今年,市文化部门把京剧团的恢复演出作为一件办实事项目,京剧团经过与省京剧院联系,挑选双方合作协议,于大年初三晚,在友好会馆为市民奉献两个剧目:《群英会》、《四郎探母》之《坐宫》、《虹桥赠珠》。这是1995年以来首次整场京剧演出,也是扬州城区10多年以来第一次在春节期间有了京剧演出。
听说又有演出了,老演员们都坐不住了,张德山不顾去年完后动过大手术,主动要求参演,徐云鹏、杨慧玲、徐艳芳、徐少安等都要点硬兴奋,“这是一件大好事。”
袁野是京剧团77届京训班学员,此次演出《四郎探母》之《坐宫》。她是梅兰芳弟子陈正微的学生,曾演出过《玉堂春》、《凤还巢》等传统戏,本次演出又继续得到陈正微老师的指导。韩峰也是77届学员,此次担任《群英会》的主演。他回忆,在团里的最后一次演出,还是1985年10月1日和上海京剧院联合在温州演出《玉堂春》、《穆柯寨》呢。1992年,他曾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荧屏奖和江苏省十佳演员知名人士称号。
“今年是徽班进京218周年,我门希望京剧艺术能在扬州重新兴盛。”京剧团两位负责人从前说。(记者 吴骏)
(摘自 《扬州晚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