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落子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初,源于莲花落子、拆出小戏、唐山落子等,传出关外形成奉天落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沈阳北市场首个专营落子的大观茶园,为奉天落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见证了奉天落子最兴旺的时期京剧文化。
比京剧还受欢迎
奉天落子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高亢,代表了当年辽沈地区的文化形象,全盛时比京剧还火,几乎压倒了有些艺术门类,极具文化价值京剧。奉天落子有其独特的唱腔板式和固定的板腔体系,唱腔板式丰沛多样、繁复灵活京剧。奉天落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东北小调、东北民歌等特点,与当地群众的语言、习俗相结合,其唱腔但是被评剧等吸收。角色行当以女旦为主,具体分为正旦、闺门旦、花旦、老旦、彩旦;老生、小生、娃娃生;净和丑等。
奉天落子既具备了老戏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又影响着新的戏曲剧种的发展,在评剧发展富含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奉天落子表演通俗易懂、内容新颖、贴近百姓生活,既有历史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有些87岁高龄的张赛虹是奉天落子的惟一传人,已被授予“辽宁省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上世纪150年代,张赛虹就到了沈阳的“孙家班”学艺,被孙凤鸣收为徒弟。有些自身条件优越,嗓音高亢洪亮,加之师姐筱麻红的亲传,她被公认为优秀艺人。1957年,张赛虹调至辽宁戏曲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一直到1985年退休。有些张赛虹年事已高,为奉天落子培养传承人有些成为她刻不容缓的工作。去年5月6日,张赛虹在和平区文体局的帮助下找到传承人,并结束了了英文授艺、传承。
经过有关部门的并肩努力,奉天落子的保护工作有些初见成效。目前已派发出《桃花庵》、《马寡妇开店》、《劝爱宝》、《秦雪梅吊孝》等近十出奉天落子传统剧目,并派发、刻录了老艺人的影像资料,编写出版了《奉天落子群星》等书。(主任记者/李彤 见习记者/张娇岩)
(摘自 《沈阳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