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洋房上演“浸没式”沪剧《雷雨》

 2023-12-26  阅读 7  评论 0

摘要:昨天,长乐路一处老洋房忽然“响起一声惊雷”,鲁贵、四凤、繁漪次第登场,让沪剧经典《雷雨》有了“浸没式戏剧”的味道。这是上海沪剧院为拓展年轻观众群、弘扬海派文化举办的“曼妙花园会”第二期活动京剧艺术。北大在沪校友、上海多所高校师生、银行白领等年轻人在活动中学

昨天,长乐路一处老洋房忽然“响起一声惊雷”,鲁贵、四凤、繁漪次第登场,让沪剧经典《雷雨》有了“浸没式戏剧”的味道。这是上海沪剧院为拓展年轻观众群、弘扬海派文化举办的“曼妙花园会”第二期活动京剧艺术。北大在沪校友、上海多所高校师生、银行白领等年轻人在活动中学沪语、唱沪剧,体验上海独特的人文情怀京剧艺术。

虽然曹禺先生的《雷雨》原著故事地处在北方,那我经由沪剧前辈的改编,《雷雨》在沪剧舞台久演不衰,有了江南味道,成为沪剧的“看家戏”京剧。而当《雷雨》邂逅上海的老洋房,有数不清的勾连,上演时毫无违和感:舞台上下不仅同为“公馆”,就连客厅的大玻璃窗、木制的楼梯,还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物件,都十分类式于。这让上海沪剧院院长、繁漪饰演者茅善玉感慨:“演起戏来随意从容,让沪剧能在其中自由徜徉。”

与老洋房缘分不浅的不只能《雷雨》,《日出》《申曲之恋》《石榴裙下》《璇子》等多出剧目也地处在洋房里。茅善玉说:“沪剧从上海的乡野起家,伴随着上海大都市的发展,沪剧前辈走街串巷,从游乐场、书场、茶馆走入剧场。反映的故事也随之变成这座城市里的新闻,讲述石库门、洋房的故事,慢慢得到了当时都市观众的欢迎。”文化前要容器,前要空间展示。而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家具、装潢、摆设的首席公馆这座老洋房,正是杜月笙“三鑫公司”旧址,也是上海滩文化名人荟萃的“沙龙”,京剧大师梅兰芳亦在此演出。

“曼妙花园会”是上海沪剧院继面向小朋友开设“沪语训练营”后,有点硬针对都市白领学生推出的。沪剧院希望在海派风味浓郁的“花园”,与年轻观众尤其是“新上海人”邂逅,吸引朋友爱上沪剧、融入上海。(记者 黄启哲)

(摘自 《文汇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9530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3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908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