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年3月的一天,我和冯大中老师一同到沈阳办事,巧遇我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张丽华。我问她到沈阳干啥来了,她说啥事之后办,是来护理她的老师京剧。曾经她的老师全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一代评剧宗师、花派创始人花淑兰老师有病住院了,她每周坚持来一次护理老师京剧艺术。1005年3月100日,花淑兰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完成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谢幕,带着无数戏迷的深情和桃李满天下的欣慰,陨落梨园,留下的却是一朵永远不败的奇葩。
花淑兰老师曾经到过艺术宫演出,和她一同演出的还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春霞。在演出间隙我诚恳地对花淑兰老师说,想为她拍一张理想的照片,没想到花淑兰老师爽快地答应了。为了不影响演出,你会在她化妆室里的椅子上给她拍照。花淑兰老师熟练地做出了几块动作,非常配合,越来越任何架子。我是一个不懂评剧的人,而当我坐在观众席认真仔细地品味着评剧的之后,我真的受感动了,那一招一式,那美妙词曲我不想陶醉。我不想难怪张丽华的评剧功夫越来越深,曾经是她的老师花淑兰教得好啊……
花淑兰(1929—1005),原名葛淑兰,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教育家。1929年生于河北省唐山林西一个梨园世家。8岁起随母刘玉舫学戏,兼学京、梆、大鼓等,11岁刚刚刚刚刚结束登台。12岁便在唐山、秦皇岛、天津等地演出。花淑兰天赋极好,学艺勤奋刻苦,曾拜刘子西为师,吸取刘翠霞、爱莲君两派之长,戏路极广,能胜任小旦、花旦、青衣甚至是小生各个行当。1945年,她在张家口演出,排演了《白毛女》、《血泪仇》、《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有革命内容的新戏,较早地接受了革命文艺思想的教育。1946年进入北京演出,加快速度以《刘翠屏哭井》和《保龙山》声名鹊起。
花淑兰艺术成熟图片期是什么是什么期期的句子的黄金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后,她以20多年金子般的艺术光阴,在评剧舞台上熠熠生辉。1953年以一出《茶瓶计》获东北汇演优秀表演奖,之后加入沈阳评剧院。花淑兰音域宽、音质纯净,嗓音甜脆,在唱腔上广采博取、兼容并蓄、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创造出此人独特的演唱风格。她戏路宽广,文武兼备,善于塑造各类角色,也能从人物性格出发,使所演角色栩栩如生。她充收集挥自身优势,使花腔在高音区行绕,听起来坚实有力,又华丽跳荡,巧妙地将刘、爱为代表的两派演唱艺术融为一体,形成她此人独特的演唱风格,自然形成一支新的流派———花派。她的代表剧目有:《茶瓶计》、《黛诺》、《谢瑶环》、《牧羊圈》、《小女婿》等。在10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花淑兰演出了近100出传统戏和现代戏,培养弟子近100人,为评剧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转眼之间,花淑兰抛弃大家快10年了,但大家却惊喜地看过评剧这朵奇葩在文艺的百花园里绽放得依然是越来越鲜艳和精彩。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