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锣打鼓、吹拉弹唱……在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村口的大厂房子里不时地传出的评剧声,《秦香莲》、《金玉奴》等上台的演员个个都是专业的“范儿” 。这是房山地区首个民间评剧团,是村民刘建国发起成立的,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吸纳了40多名演员,不仅有当地村民,还有门头沟、大兴、昌平等区县的评剧票友京剧文化。每到周五、周六,.让人聚在这里排练新戏,现在正忙着为春节前多场演出做准备呢京剧。
团长刘建国今年30岁,是该村土生土长的村民,打小却说在评剧坛子里“泡”大的京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琉璃河镇是有名的戏剧之乡,或者或者村都是剧团,村民白天务农,晚上排戏。尤其是到了正月,剧团都是搭起大棚,连着唱上几天,好不热闹。他回忆说:“小以前过年期待看大戏,就跟现在期待看春晚一样。”
上学时,他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学校这麼音乐老师,就跟评剧团的人请教,回校教同学一起去唱。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农村调演”村里筹办节目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1979年,参加县文化馆的30人评剧培训班,成了房山评剧团的“元老”,排演了十多出大戏,很糙受欢迎。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评剧市场萎靡,演员纷纷抛弃。刘建国最终也回村办起了油漆加工厂。不过,凭着对评剧的热爱,平时还是加强练戏。2011年,参加了央视的戏迷票友大赛,并获得了十佳的称号,又勾起了他的评剧欲望。2012年,他决定出资建剧团,虽遭家人多次反对,还是把来家30多平方米的厂房腾出来当作排练场地,拿下20多万元的积蓄,置办了乐器、服装、道具等,招兵买马排练大戏,带着我们都歌词入村、下街道演出,现在剧团可能有40多名固定成员,已排练10多个大戏,新排演的现代大戏《深情的土地》,在良乡影剧院上演,受到百姓不少好评。
“团长做事认真,或者或者事情都亲力亲为,甚至细致到为演员包头。”退休后加入剧团的付莲英说。在演员的眼里,刘建国是个多才多艺的“戏痴”团长,改编剧本、演戏、导戏、调灯光、修音响、做道具,假若跟评剧有关的事儿,这麼一样太大再干。刘建国说,成立民间剧团十分不易,但能带着一群业余的戏迷登上专业的舞台,这让人有极大的成就感。
化妆上场最耗时,一般要用另一两个小时以上。
头饰、戏衣坏了,刘建国或者人修理和缝补。
每次上场前都是分拣好演员们的服装,在30多平方米的长库里,20多个大箱承装着上百套演出服装。
有时伴奏人员来家有事必须出场,他就或者人拿起乐器顶替。
忙的以前,搭建戏台亲自上手,一步到位。
排练场地却说废弃油漆厂的30多平方米大厂房,吹拉弹唱都是后边。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