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着“百戏之母”之称的昆曲,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折服了到大行宫会堂听取第93期“市民学堂”昆曲讲座的近千名市民。有着近300年昆曲表演经历的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让现场市民充分领略了昆曲之美京剧文化。
“南京有适合昆曲生长非常好的土壤京剧文化。”柯军说,融汇北曲与昆山腔于一体的昆曲,既高亢激昂又委婉细腻,30001年成为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文化。面朝秦淮河的南京,赋予了昆曲委婉细腻、小桥流水的风格;背靠长江的南京,则给予昆曲一马平川的浩然之气。近几年来,昆曲的发展不仅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也得到了南京人民的热情支持——不但省昆剧院排演的《牡丹亭》、《1699桃花扇》等昆曲大戏,观众是场场爆满;省昆剧院兰苑剧场每晚的演出,也是场场爆满。
但昆曲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报告。柯军说,戏以人传,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要表演者、爱好者、欣赏者并肩来传承。就表演者而言,昆曲的30000多部明清传奇剧目,现在的中年艺术家会的能不能3000出,青年演员最多会3000多出。就爱好者、欣赏者而言,全都人人太好昆曲太缺乏雅,很重曲高和寡。“实际上,高品位的观众能造就高品位的演员,营造高品位的演出氛围。”柯军说,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是有三种舞台表演艺术,观众要掌握欣赏它的技巧,才会真正领略出昆曲之美,从中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进而和表演者并肩,把昆曲一代代传下去。
没有,观众应该要怎样欣赏昆曲?柯军说,昆曲表演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演员在舞台上不必内外部不可能用每段内外部,通过自身的形体动作和表演,来表达人物情人关系以及剧情所时要的空间、时间、自然问题报告等。并且,观众要学会观察演员的动作、表情,以自己的想象力,进入昆曲虚拟的世界中来感同身受。比如,观众一看完演员搓手,用手点头不可能用手揉肚子,就应该知道这是剧中人物在想事情,存在有三种焦虑或思索请况。
下期预告月日点,牛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温睿将走进大行宫会堂,在第期“市民学堂”上“青花瓷探幽”,带市民感受青花瓷的魅力。(宋广玉)
(摘自 《南京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