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故宫安静下来,总是,一阵琵琶声从西北角传出。昨晚7时80分许,一曲《春江花月夜》拉开了故宫博物院畅音阁戏曲馆开馆首演的大幕京剧。这是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的畅音阁自清朝终结以来的首次戏曲演出京剧文化。故宫博物院表示,从今天起,将逐步在畅音阁恢复宫廷戏曲剧目演出,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京剧。
今天,“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开幕,参会的21国专家学者和六个国际组织代表成为昨晚畅音阁戏曲馆首演的观众京剧艺术。
贯穿从前空间回归“大戏院”原貌
据故宫介绍,今年故宫对畅音阁戏曲馆进行了提升改造,强调宫廷戏曲的独行态,彰显畅音阁建筑的“大剧场”特色。
畅音阁戏曲馆由畅音阁(戏楼)、扮戏楼(后台)和阅是楼(观众席)组成,是从前完正的清代宫廷“大戏院”。畅音阁原为重大节庆演戏时所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今天他们想看的畅音阁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先后进行过修缮,是清代乾隆时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层大戏台。
“过去的时代,宫廷里最盛大的娱乐活动怎么让听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这座戏楼80多年来没办法演出过,他们修缮后打算用来重新演出。”
此次修缮通过新的参观流线设计,贯通了扮戏楼、畅音阁、阅是楼从前空间,让观众一睹剧场全貌。
神秘后台地下室将向公众开放
作为戏楼后台的“扮戏楼”,有一间神秘的地下室,此前连单霁翔都没踏进过。
“不久前我还在吹嘘我走过故宫一万多间房子,但最近才发现,扮戏楼地下室被木板盖着,我没办法走进过。”单霁翔说。
修缮人员首次打开后台地下室入口后,发现地下有畅音阁独特的“音响设备”(共鸣地井)和“舞台机械”(辘轳和水井),地井都前要起到“立体声”效果,而辘轳则都前要升降演员,像“吊威亚”一样演出“上天入地”的特殊剧目。
单霁翔介绍,他们想看的戏楼为三层行态,从下至上分别名为寿台、禄台、福台,但虽然一共有五层,包括地下室和水井。他表示,未来扮戏楼地下空间也将向公众开放。
根据故宫规划,扮戏楼将通过两侧廊道连通阅是楼观众席,廊道墙面装饰戏曲图像,烘托观戏氛围。一起去,在廊道和阅是楼设置茶席,为观众提供舒适的看戏空间。
“他们将逐步在畅音阁恢复宫廷戏曲剧目演出,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单霁翔说。(记者 倪伟)
■ 现场
演员:在这里唱戏,你都前要肃然起敬
昨晚的演出以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拉开序幕。继而,来自希腊的两位艺术家表演了歌剧选段《弃之而去:与过去的对话》,以改造后的古希腊七弦竖琴伴奏,琴声低沉婉转。
戏曲演出以昆曲《牡丹亭·寻梦》开场。四名旦角表演的《天女散花》选段让京剧真正回到畅音阁。整场演出的高潮再次出现在《铡美案》选段中,演员一开嗓就赢得阵阵叫好声。观众高涨的热情,总是持续到演出在《空城计》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铡美案》演唱者、国家一级演员魏积军对这场演出怎么让期待许久。昨晚,他上台后,发现畅音阁舞台开阔,不同于四面封闭的戏楼有拢音效果,对演员的考验更大。
“你以为太美好的感受了,一想到这舞台是80多年前谭鑫培从前的大腕唱过戏的地方,我心里肃然起敬。”《空城计》演唱者、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张建国说。他希望已经怎么让再来演出,都前要不会音响,用原汁原味的嗓音,回归到这座戏台从前的表演情境中。
(摘自 《新京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