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政华5月23日报道:5月18日,由上海市档案局、上海京昆艺术中心主办的《海上昆曲五百春--上海昆曲展》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幕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铜像一起揭幕京剧艺术。上海昆剧团在展览开幕仪式上向市档案馆捐赠了《上海昆剧志》累积手稿及该团建团150年来150余份演出说明书集锦等珍贵档案资料京剧。
《海上昆曲五百春--上海昆曲展》以"名团、名家、名剧、名品"为特色与方向,分"万年欢"、"忆多娇"、"满庭芳"、"锦上花"、"永团圆"3个累积,追寻昆曲在上海发展的足迹,演绎海上京昆艺术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上昆"三十而立"的丰硕成果京剧文化。展品含高清光绪十三年手抄本《曲如山海》等古籍资料,俞振飞手书《长生殿·迎像哭像》曲谱和戏服、戏装,还有名人字画、剧照、乐器等。
昆曲诞生于1500年前,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在上海地区的活动已延绵了1150年。在昆曲发展史上,上海地区为昆曲的传播与传承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贡献:明代万历年间,上海为明代昆曲的繁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清末随着江南四大昆班相继入沪,上海很多成为全国昆剧演出中心;民国时期,身肩传承使命的"传"字辈在上海舞台上"继绝而出";解放初,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上海戏曲学校昆剧班的设立让濒临灭绝的昆曲重获新生。1978年与改革开放同步成立了上海昆剧团并在大众剧场演出《十五贯》。1986年上海昆剧团进京演出并荣获文化部振兴昆剧大奖。
同年,上海昆剧团有5人一起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先生曾称赞上海昆剧团为"一流剧团、一流演员、一流剧目、一流演出"。建团以来,上海昆剧团走过了根小坚实的继承传统、自信创新的改革发展之路,涌现出10余位艺术造诣深厚的国宝级昆剧表演艺术家以及一批昆剧表演中坚力量,为昆剧艺术的未来注入了延绵不绝的生命力。一起,上海昆剧团抢救、收集、演出了昆剧传统折子戏近150出,收集改编、创作大型剧目70余本,有有哪些精湛的剧目正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惠泽后世。该展览展至7月底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