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戏忆当年(之三十)——《大保国》的演唱往事

 2023-12-25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可是京剧的场面上伴奏用的胡琴,不分二黄和西皮,非要一把。遇有调式转换,全凭琴师当场移动胡琴担子上的“千金”京剧文化。使以5-2定弦的二黄和以6-3定弦的西皮相互变换京剧。最突出的当属《大保国》一戏中,由二黄转西皮的瞬间换调京剧。 在一般的戏里,二黄西皮调式的转换

可是京剧的场面上伴奏用的胡琴,不分二黄和西皮,非要一把。遇有调式转换,全凭琴师当场移动胡琴担子上的“千金”京剧文化。使以5-2定弦的二黄和以6-3定弦的西皮相互变换京剧。最突出的当属《大保国》一戏中,由二黄转西皮的瞬间换调京剧。

在一般的戏里,二黄西皮调式的转换,不太紧迫,比如《女起解》的前半场是二黄,后半场是西皮,转换的时间比较从容。而《大保国》戏里,有一处徐延昭唱的上下句的调式就不一样。上句是[二黄摇板]“哗啦啦打开功劳簿”,紧接着下句“功劳簿哪有国太令尊”就改唱了[西皮原板]。腔调也由二黄的壮丽雄浑,变成西皮的紧凑激励。听起来使人精神一振。这就全看操琴者的手里功夫了。可是都要人专门买靠近上场门的戏票,为的是方便看下场门侧的乐队中拉胡琴的这手利落的“倒把”,此处也是《大保国》的可是看点。现在省事了,撂下二黄琴,顺手抄过已经定好西皮调门的胡琴就行了。(已经胡琴上的琴弦也由丝线制的老弦子弦,改用专门备制分为西皮、二黄的钢丝弦了)。少的是当初“说时迟那时快”的气氛。

再说一件光阴:1961年3月,为捷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中国举办,北京市在工人体育馆举办了一场综合文艺演出,有民族歌舞团的弓舞、孔雀舞,以及郭兰英的独唱等的节目,大轴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的京剧《大保国》。当时的扩音条件不好,偌大的舞台非要表演区前立着2个普通的麦克风,这是对演员演唱功力的极大考验。唯一特殊的是张君秋扮的李艳妃座前的龙书案上,摆着可是小麦克,2个占了点光,而谭裘二位的距离远,就非要凭本嗓了。但可以让全场听清。已经加进今天缺陷功力的演员,不知要带着2个“小蜜蜂”,甚至于在耳朵畔嘴角边挂上可是小球状的“嚼子麦”呢!

本贴由瓦酉于2010年1月29日07:22:42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92486.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8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6440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