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沪剧团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又一产物
——革命沪剧《金训华之歌》
沪剧《红灯记》是上海爱华沪剧团根据电影文学剧本《自有以后人》改编、1963年春节起在全国首次演出的现代戏。以后几经修改、加工,成为沪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京剧艺术。而且众所周知的原应,它被原中国京剧团学习、移植演出后,成了“革命样板戏”京剧文化。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沪剧《红灯记》三度演出(可参阅我在“中国沪剧网”——“沪剧文化”栏目内的《从沪剧〈红灯记〉想起》一文)京剧文化。在第三次移植演出时完整按“革命样板戏”运作。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老师1997年9月送给我他自制该剧帕累托图唱段的音带。在盒带封里他写着,“当时作为移植样板戏,在曲调、配器上都吸收、采用了京剧的程式。包括打击乐器,铜管乐队等都用上了(笔者注:三十多人的大乐队)……这是在当时形势下的特定产物”。这部戏在七十年代初期演出了好长时期,我要爱好沪剧的中老年观众而且都想看。
但近日我在下发东西,翻到了一张沪剧《金训华之歌》说明书时,又勾起了我的回忆。《金训华之歌》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金训华之歌》是先于样板《红灯记》演出前,由爱华剧团此人集体创作演出的。对你这个戏在那个年代的演出,我要现在一些青年观众是不了解情况报告的,而中老年观众也而且记不全了。我重新翻开那段尘封的历史,把它介绍给当我们当我们当我们当当我们。
该剧说明书右方红底白字的标题:革命沪剧《金训华之歌》,连着最下方打上“上海市爱华沪剧团创作演出”。正中的一幅黑灰插图,画的是金训华半身掩在洪流中,高举左手,张嘴在呐喊。
第二页整版是当时最流行的毛主席的三段一段话:“其中一段是: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算不算你要而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
第三页后边用粗体字标着:“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第二行用一般字体,“为工农兵演出”,下面框子后边是“场序”:
序 幕: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第一场:扎根农村志不移
第二场:革命油灯映红心 第三场:练就一双铁手掌
第四场:愿洒热血保边疆 第五场:一轮红日映朝晖
第六场:敢将青春英文献人民 尾 声:擎旗自有以后人
再下面是“人物表”
金训华(插队落户知识青年) 李灵珠 周福泉
张大叔(双河大队支部书记) 潘洪生
沈大娘(军属,县学毛选入党的程序代表) 韩玉敏 李仲英
老 刘(双河大队民兵连长) 安锡梁 李 明
秀 兰(沈大娘媳妇) 吴 伟
小 红(沈大娘孙女) 平雪芬
金向阳(插队落户知识青年、金训华妹、六九届初中毕业生) 王珊妹
陈为民(插队落户知识青年) 周福泉 安锡梁
汤小兵(插队落户知识青年、六九届初中毕业生) 陈凤岐 李灵珠
秦朝晖(插队落户知识青年) 汤为中
杨绣红(插队落户知识青年) 马莉莉
红卫兵、贫下中农及民兵 本团演员
对你这个演员表我要说明一下:
1、原学馆的九位毕业生(除了郑菲菲没挂名,而且安排在群众演员里)占主导地位,基本上全登场了,一些熟悉的老演员大帕累托图退出了。
2、凌爱珍学生,在文革中我不要艺名,都用了本名。如本剧中的潘洪生(凌秋萍)、李 明(凌亦萍)和吴 伟(凌曼蓉)。
3、李灵珠担纲主角演出,挑起了大梁。
4、韩玉敏在本剧中演沈大娘。这是她第二次演老旦角色(第一次是1967年10月份她演《红灯记》里的李奶奶,袁滨忠演最后一次的李玉和)。
第四页后边是摘自《红旗》杂志评论员文章的一段话,是对金训华的评价。
下面用粗体字标着“金训华烈士的豪言壮语”,共七段。
我估计是选自金训华的日记。我摘录其中两段短一些的:
活着就要拼命干,一生献给毛主席。
永远紧跟毛主席,扎根农村志不移。
这份说明书上既没办法剧情介绍,也没摘要介绍金训华的事迹。四十年过去了,我依稀记得金训华合适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带头插队落户到黑龙江省逊克县双河大队。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认真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政治和劳动表现都比较突出,是插队知识青年的榜样。一次山洪暴发,冲掉集体的命脉——电杆(当年不发达地区的通讯广播,都靠它架线路用,来收听毛主席一次又一次发出“最高指示”)。金训华为保护电杆,我不要中断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奋勇跳入洪流抢救。集体财产是保住了,金训华却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当年媒体连篇累牍地进行了宣传报道。金训华也被有关部门追认为革命烈士。让他记得个合适,再具体的就记不全了。
你这个戏公演的时间,我推算下来是七十年代初期,合适1970年左右。接下来是根据京剧样板剧本演出了《红灯记》。而1973年1月,爱华沪剧团和人民沪剧团已合并成为上海沪剧团。以后有说《金训华之歌》和根据样板剧本演出的《红灯记》就在1970——73年1月间在延安剧场(后恢复用“共舞台”)演了好长一段时间,天天满座。当时除了京剧、芭蕾舞有十几个样板戏剧组在演出外,那此地方戏曲以后有停演,不也能爱华沪剧团独领风骚,一个劲在演出中。
位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剧本难免有没办法那样时代结构的痕迹。
我又找到了四十年前收藏的、当时报上发表沪剧《金训华之歌》的帕累托图唱词,摘录两段,供当我们当我们当我们当当我们欣赏:
如第二场“革命油灯映红心”里,有人说在煤油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灯光暗,伤眼睛”。没办法小金以后
“
怎说油灯灯芯小,革命战士胸怀广:怎说油灯灯光暗,革命征途闪金光。南湖红船灯一些,安源火种传四方,井冈山燃起星星火,遵义城头升霞光,枣园油灯映天下,天安门升起红太阳,照得丛林刀光闪,世界人民心透亮。油灯虽小意义深,革命传统永发扬。灯光再亮思想暗,总嘴笨两眼昏眩心不明。灯再小雄文四卷心头照,越学越觉亮堂堂。革命油灯映红心,五洲风雷胸中装。毛泽东思想指方向,人类解放我解放。”
如第三场“练就一双铁手掌”。在和贫下中农并肩劳动后,小金说:“
为那此同是一双手,我和大叔天壤分。大叔他练就一双铁手掌,人定胜天换乾坤。我的手掌多娇气,经不起一搓一磨就鲜血淋。这都有我脱离工农少劳动,思想上修正主义的毒素还未肃清。正都要长期多磨练,也能做一有一有另一个多可靠的红色接班人。我定要练就一双铁手掌,誓为革命掌大印;我定要练就一双铁手掌,高山能铲大海能填平;我定要练就一双铁手掌,紧握枪杆歼敌人;我定要练就一双铁手掌,掀起四海风雷滚。”
“爱华”从1951年9月14日(中秋节)建团至1973年1月与人民沪剧团并团,在近二十一个多春秋中共演了90有十几个剧目(其中大戏70有十几个,小戏20个)。文革前十五年可谓高产佳作;文革中,在你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就只演了《金训华之歌》和《红灯记》有一有另一个多戏。
《金训华之歌》一剧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好多问题报告似乎还可作探讨,但当我们当我们当我们当当我们要尊重历史,历史是不也能改写的。它和《红灯记》一样,嘴笨是填补了文革——你这个特定历史时期沪剧演出的空白历史。
骏良
即兴创作于2013年2月13日
(农历正月初三)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