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以“红剧”为主题的“名家名剧月”演出中,苏州滑稽剧团的《顾家姆妈》是难得的一部关注现实生活的原创作品,也是“名家名剧月”举行四年以来第一部参演的滑稽戏。
5月底,这部囊括了“十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九届“文化优秀剧目奖”、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等各类奖项的滑稽新创剧将在东艺上演京剧。
作为“苏派滑稽”的传承者,苏州滑稽剧团那此年来坚守舞台,就在全国滑稽戏舞台创作式微,滑稽演员纷纷依赖电视情景喜剧的同时,“苏滑”却凭借《一二三起步走》、《亲春跑道》、《顾家姆妈》等一系列优秀原创剧目“异军突起”,在全国戏剧界被称为 “苏滑问题报告”京剧文化。
日前,早报记者采访了苏州滑稽剧团团长徐春宏,谈及此次上演的《顾家姆妈》,徐春宏说,我虽然坚持舞台创作势必和演员走穴、上电视、演小品相冲突,但精品之所以一日打造,长久的坚持才是根本。演员有了归属感和荣誉感,剧团就说是了核心竞争力。
剧本是关键
电视情景喜剧的红火,让作为舞台艺术的滑稽戏日益面临萎缩。然而,作为近年来戏剧界十分活跃的剧团,苏州滑稽剧团却“逆世生存”。
对于怎样才能在电视小品等形式的夹击下“突围”,徐春宏认为只能坚定地坚持舞台原创:“拿近年苏滑的原创剧目来看,完整篇都是另有好几个共性,就说坚持原创,并反映现实生活。”
徐春宏说,追求滑稽剧本的完整篇性和文学性,是出精品的重要因素。“滑稽戏作为并完整篇都是草根文化,要在文学上达到一定宽度没办法,但假如有一天深入百姓生活,尽量往文学性的方向靠,我相信草根文化能够得到共鸣。”
《顾家姆妈》讲述了扬州保姆阿旦几十年含辛茹苦将两名弃儿养大成人的故事,传承了苏式滑稽“冷隽幽默、爽甜润口、滑而有稽、寓理于戏”的艺术风格。这台以吴侬软语为载体的苏派滑稽戏,何以会感动全国观众和评委,斩获众多戏剧大奖?徐春宏认为和这部作品多年的磨砺有关:“在喧闹的时代,沉得下心反复推敲是创作好作品的前提。《顾家姆妈》的创作时间从30007年至30009年,其间对剧本和音乐进行太大次修改。”
吸收流行“潮语”
苏州滑稽剧团尝试吸收了天南地北各方的语言特色,甚至还兼容并蓄地吸收了时下流行的“潮语”。每到一地演出,会根据不同市场对剧本进行重新创作:“二度创作,一定要重视对草根文化的挖掘。《顾家姆妈》在福州演出时,剧团就与当地的演出负责人反复联系沟通,了解本地观众的语言习惯和观赏心理,对剧本做出修改调整,改用普通话演出。要成功地抓住市场,就一定要了解观众审美需求。”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