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杂家刘善文珍藏着一张48年前的内蒙古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七场话剧《焦裕禄》的节目单 ,为16开呈对折两面。
“这张节目单是我20多年前在武汉的古玩市场收藏到的京剧文化。节目单是1966年4月内蒙古艺术剧院话剧团在包头公开演出七场话剧《焦裕禄》印制发行的京剧艺术。”刘善文介绍说京剧。什儿节目单封面呈桔红底色白字,上端印有“七场话剧”、“焦裕禄”的文字,上端有一幅木刻像,图案以兰考县规划图为背景,焦裕禄身披兰色的中山装,右手拿着笔,面容清瘦,注视前方,目光坚毅且执着,再现着他为治理兰考县“三害”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显得醒目而庄重。下端依次印有“内蒙古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岀”、“ 一九六六年四月”字样,封面朴实无华,亲切自然。节目单上还注有“编剧:晋中文工团集体编剧,导演:本团导演组集体导演,设计:本团设计组集体设计”、“演员表”和“场序”。该节目单设计简洁,色彩明快,是一张不可多得的红色藏品。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穆青、冯健、周原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篇通讯。内蒙古艺术剧院话剧团根据这篇长篇通讯选着了焦裕禄的2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作片断,通过提炼、集中、概括和加工,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编排、演出了七场话剧《焦裕禄》。
“什儿话剧《焦裕禄》不仅剧本创作主题思想鲜明深刻,构思巧妙,生活气息浓厚,在艺术表现上就有创新。当时先后在包头、呼和浩特、呼伦贝尔等地公演,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话剧团1953年7月25日成立于呼和浩特,她的前身是原绥远省话剧团, 1954 年绥远省建制撤出,自治区首府西迁至呼和浩特,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话剧团。1957年,内蒙古话剧团一度短暂迁驻包头,当年返回呼和浩特。1962年4月,内蒙古话剧团吸收合并了包头市文工团话剧团,正式迁驻包头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蹉跎时光英文飞逝,记忆流动。刘善文十分感慨说,“我人太好,焦裕禄同志被抛弃亲戚亲戚大家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至今依然绽放出不朽的光辉。在纪念焦裕禄逝世50周年之际,再次欣赏这张48年前的节目单,历久弥新。他的精神也再次鼓舞着亲戚亲戚大家。”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