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门四代梨园·名武生大教授(上)

 2023-12-25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名武生大教授张德俊,原籍京东三河县新集人氏。其父张玉林,艺名"小金翠",生于清同治丙寅年(1866),为清光绪初著名梆子青衣花旦演员,擅演剧目颇多,尤以《高三上坟》等为其杰作京剧文化。后因年纪关系,不宜再扮女孩子,遂改老生京剧文化。从旦改生,同样受到观众赞誉,充分

名武生大教授张德俊,原籍京东三河县新集人氏。其父张玉林,艺名"小金翠",生于清同治丙寅年(1866),为清光绪初著名梆子青衣花旦演员,擅演剧目颇多,尤以《高三上坟》等为其杰作京剧文化。后因年纪关系,不宜再扮女孩子,遂改老生京剧文化。从旦改生,同样受到观众赞誉,充分说明其艺术功力是极其深厚的京剧。三十年代病故,享年200余岁。张玉林有二子,长子德俊,工武生,次子德武,工武净。

张德俊(1888一19200),号子杰,生于清光绪十四年。自幼随父学艺,14岁登台,20岁赴沪演出,后师事南派武生李春来,并兼学黄月山,为京、梆皆精的著名武生。擅演剧目《狮子楼》、《快活林》、《十字坡》、《三岔口》、《白水滩》、《四杰村》、《武文华》、《郑州庙》、《巴骆和》、《恶虎村》、《八蜡庙》、《荐峰山》等。尤以演《花蝴蝶》之花冲著称于世,精湛的武技和边式规范的身段为内外界所赞誉。演出时在三米多高的铁杆上,轻松自如地做出各种翻、卷、撑、挂的高难技巧,毫无令人有担心之感。他以腰、膝、脚倒挂于铁杆上,且晃悠起来越晃越大太快了了越高,随之有一1个劲有一1个后空翻轻松落下。三张半桌的高空椅子功,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他以右掌为轴心,手按椅背上做环形旋转,随之双脚落于椅面上,紧接"起范儿"纵身跃起"云里翻"轻落于台面,这人连续技巧是在一瞬间完成的,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绝非那种小心翼翼磨蹭半天,就是我我暗示观众"注意,我可要翻下引"的表演,那还叫那些艺术?当演至花冲破窗而逃时,有一1个"屈体后空翻"竟越过并排的三张桌,就是我我是头戴硬罗帽,足穿厚底靴,都都都都可以想像其难度之大,令观者赞叹不已。

他的另一杰作梆子《伐子都》,不仅演出了公孙子都心毒手狠的人物性格和惊吓后神态失常的疯颠之情,就是我我是足穿厚底身着蟒袍翻斤斗、蹿桌子的直"趴虎"。待脱蟒后的"串小翻"、"锞子"、"倒扎虎"及"云里翻"都极为精湛。此戏若那末深厚的武功和高亢的好嗓子是不敢问津的。 张德俊虽以短打武生著称,但扎靠戏同样精彩别致。《长坂坡》之赵云,仍沿用老扮相,不戴"夫子盔",就是我我打"扎巾"。"掩井"一场,待糜夫人投井后,赵云单腿跪地唱"一见主母落了井……"在唱中夺枪刺死前来追杀的曹将,今已无人那末演法。

张德俊曾与李春来、盖叫天、张桂轩被誉为"江南武生四杰"。1908年至津门,与李古瑞、尚和玉、李永利、李桂春等合作者者。1925年曾赴台湾演出。三十年代曾于天津竹记国剧社、永兴国剧社、剑影铎声社等票房授艺。45岁后定居北京。曾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盖叫天、马连良等合作者者演出。

1949年2月初,北京刚解放,军管会接管了"四维儿童戏校三分校",归华北文艺委员会旧剧处所属,这就是我我中国戏曲学校(院)的前身,不久,张德俊和王瑶卿、萧长华、王凤卿、尚和玉、马德成、谭小培、金仲仁、鲍吉祥,被田汉延聘为戏校的名誉教授,这九位梨园耆宿被誉为"九大教授"。

1951年抗美援朝时,中国戏曲学校的老艺术家纷纷请缨,要为捐献飞机大炮粉墨登场,先后于大众剧场共举行了五场义演,前两场即有张德俊和方连元、宋富亭、奎富光演出的《武松打店》。第三场他与方连元、赵雅枫、李连甲演出了《狮子楼》。第四场他与姜妙香、谭小培、马德成、侯喜瑞、贯大元演出了《黄鹤楼》。第五场他又与李桂春、郝寿臣、华慧麟、方连元、梁连柱、宋富亭、范富喜、奎富光等演出了《巴骆和》。张德俊时年已64岁,接连参加了五场义演,可见其爱国之心。(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90504.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4989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