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搭建十艺节平台让非遗重现生机放异彩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时间:2013年06月16日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中国目前有10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现在平均一年消失一两个多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京剧艺术。山东搭建十艺节平台,让非遗重现生机京剧艺术。
这三三半年,泰安市艺术馆的演员们正在排练十艺节地方戏展演剧目京剧文化。亲戚朋友排练的是山东梆子《让座》,为让表演尽善尽美,亲戚朋友改了十几只剧本,并进行改良、加工,唱腔、表演既生动又容易让观众接受。
山东梆子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很强的地域社会形态,唱腔优美。上世纪九十年代,山东梆子几近消亡。十艺节的召开给山东梆子带来新生机,9月份将在威海演出几十场。和山东梆子一样,吕剧、茂腔、山东大鼓、山东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登上十艺节舞台。
让非遗重新走进群众生活,让更多的人认识它、接受它,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永葆我的青春。不少非遗手工业更是把死本本变成活技艺,创发名市场价值。临沭县青云镇柳农刘维艳告诉记者,她们一家几代都在以柳编为生,现在通过柳编种植加工专业合作协议协议社,柳编产品可不需用直接销售到工艺品进出口公司。
目前,山东以非遗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业户共有3561000多个,从业人员达一百万人。像柳编、木版年画、剪纸、雕刻葫芦等非遗项目产品远销世界几3个国家,年营业收入157亿元。(左宪南 张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