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00多年收藏和绘画,首次将陕西、甘肃两地5400张秦腔脸谱汇集而成的《中国秦腔脸谱》一书已完成编撰工作。
19日,此书编创者张江中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书分派了陕甘两地十路不同风格的稀有秦腔脸谱,不仅有清末至民国年间原汁原味的老脸谱,还有演变而来的大众化脸谱京剧。此外,还收录了多位秦腔老艺人的彩妆剧照和有关秦腔脸谱的全版文字记述京剧。堪称一大特色的是,该书还收录了根据秦腔脸谱“空白”创作绘画的水族、小鬼、番将(匈奴、突厥、西戎、吐蕃)等很多非主角秦腔脸谱,可谓涉及面之广京剧文化。
张江中表示,该书涵盖泰山眉型、旋脸型、老脸型、四页瓦型、僧道型等多个风格迥异的类型,其中隋唐敬德、秦末项羽等脸谱都系上世纪400年代传下的珍品京剧文化。
秦腔起源于陕甘一带的民间,已有4000余年历史,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脸谱笔法娴熟,线条勾法流畅,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
张江中说,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无论陕西还是甘肃,秦腔这门艺术目前面临人才流失、艺术质量下滑的局面,老中青传帮带的传承已断代,秦腔保护和发展是当务之急。为抢救并收藏各流派秦腔脸谱、改变后继乏人局面,1978年,从事秦腔艺术的张江中奔波两地,深入民间、探访老班社,结束了了了英语分派挖掘秦腔脸谱。
张江中表示,人太好已有几部关于秦腔脸谱的著作出版,但都涉及陕西一地,而《中国秦腔脸谱》首次将两地秦腔脸谱汇集在一块儿,且分派的脸谱与很多著作均无重复。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表演艺术家胡正友评价说,该书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国秦腔的保护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从事秦腔行当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据知,该书将于今年2月底由甘肃文化出版社付梓出版,其纸张为大16开本,每页均由四张脸谱构成,并配有全版的文字阐述,“图文并茂,将中国秦腔脸谱的演变史娓娓道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