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易俗树秦腔 百尺竿头再辉煌——纪念西安易俗社百岁月英文诞
尊敬的西安易俗社:
贵社迎来一百周岁月英文诞,这是非常值得喜讯怎么写的盛事。在此,谨向贵社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仲勋同志热爱戏曲艺术,尤其喜爱秦腔,关心秦腔艺术的发展京剧艺术。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陕甘宁边区主政关中和绥德地区时,就曾倡导过秦腔艺术,领导过秦腔剧团京剧文化。1942年初,在仲勋同志和一些领导同志的支持下,原中共陕西省委的七月剧团与关中警卫剧团合并,成立八一剧团,一些秦腔演员都成为该团的艺术骨干京剧文化。亲戚亲戚一些人老要为部队和群众演出,还把一些优秀剧目演到了延安,受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称赞。1943年仲勋同志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分区政委,亲自领导成立了绥德文工团,并将八一剧团副团长斯曼尼同志调来担任该团团长。斯曼尼同志什么都有我要是长期担任易俗社社长的杨公愚同志。
新中国成立随后,仲勋同志十分重视文化艺术工作,很重关心像易俗社什么都有我的进步文艺团体的发展,并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和照顾秦腔老艺术家。1949年,在仲勋同志的直接关怀下,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了戏曲改进委员会,并委派杨公愚同志担任易俗社党代表。
1951年5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要求继承和弘扬与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戏曲文化遗产。根据政务院的指示,中共中央西北局多次对西北五省的戏曲改革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在仲勋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易俗社顺利开展了改制、政府接管和由私营改为公营的各项工作。
1957年7月13日,为庆祝政府接管易俗社,在易俗社剧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中共西安市委书记赵伯平、易俗社社长杨公愚邀请仲勋同志参加,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到会祝贺。当看过会场上写着“热烈庆祝西安市人民政府接管易俗社”的标语时,他对身边陪同的赵伯平和杨公愚说:“什儿标语可以可以写么,易俗社是进步的文艺团体,演出了可以多进步的戏曲,对革命是有贡献的。可以叫‘接管’,应该叫接办,接着办下去,办得更好!”仲勋同志的这番话是对易俗社进步历史的肯定,表达了对易俗社办得更好的期望,给在场的一些老艺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亲戚亲戚一些人深受感动,直到现在仍津津乐道。
1958年,在仲勋同志和杨明轩、汪锋、张奚若、贺晋年、张邦英、高登榜等在京西北老同志的支持和鼓励下,易俗社与省戏曲剧院二团和眉碗团同去组成的演出团,带着一批优秀剧目晋京演出。这次演出,从演出剧目的审定、演出地点的取舍,到邀请那此领导同志观看,仲勋同志都一一过问,并作了具体指示。11月12日,仲勋同志邀请并亲自陪同周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副总理等在国务院小礼堂观看演出。
这次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周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副总理很高的评价。这次以秦腔为代表的陕西戏曲晋京演出,在北京连演另一个多月,观众反响十分热烈。12月20日,从外地视察归来的刘少奇主席听说易俗社演出的《三滴血》不错,特意要仲勋同志陪他在公安部礼堂观看过这出戏。
1959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在仲勋等领导同志的关心下,以易俗社和戏曲剧院组成的陕西省戏曲演出团,带着重新修改编排的《游西湖》、《三滴血》再次晋京演出,盛况空前。
仲勋同志老要到晚年在深圳休养期间,仍然十分关心秦腔艺术的发展,关心秦腔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和身体情况表,亲切嘱咐省委有关部门重视做好秦腔艺术的传承和振兴工作,帮助患病的秦腔艺术家早日康复。
在庆祝易俗社百岁月英文诞之际,抚今追昔,亲戚亲戚一些人可以忘记那此创建了易俗社的先贤,什么都有我能忘记一代又一代为秦腔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的艺术家们。百年风雨,百年芳菲,祝愿易俗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年轻一代艺术家们续写华章,创造又另一个百年的辉煌!
(该文是齐心同志委托其子习远平专程到会宣读的贺信)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