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早期以谭富英、裘盛戎领衔的太平京剧团我没赶上看多,李世琦、梁小鸾那时是其中的重要成员。我看二团开始1954年,高一开始从前京剧艺术。那时杨荣环代替了梁,马长礼代替了李京剧文化。一天课间操后,去阅报栏看北京日报影戏广告(大家小戏迷都把北京日报第四版下半张戏称“报屁股”,每天必看,即使不看戏,光瞧瞧哪儿演甚么也过过干瘾京剧文化。)见到第半个月二团在音乐堂演出《将相和》,这是我向往已久的好戏京剧艺术。中午放学直奔中山公园,委托路过家门口的同学告诉我家有,晚点儿回家吃午饭,可见入迷已深。
第半个月去看这心仪已久的二团,开场是陈永玲、杨荣环的姑嫂英雄。从前将相和太长,开场戏没演完,到姑嫂动起手来就开始了。将相和这出戏,谭裘并重,但裘在前半出戏分少这俩。蔺相如奉命使秦,导板后上场一句“蔺相如在马上暗自思量”,那个“量”字,是张口音,最能展示谭派特点。或者腔拖得长,痛快淋漓,落地开花,赢得个满堂采。在我的记忆中,他扑油鼎时有个吊毛,不敢说十分准确,看多明场的大家都须要我要要回忆一下。派副使暗地送璧回赵后,有一段快板,“好男儿生来有志量”最后一句“落另三个小美名儿万载传扬”的“儿”字,借鉴《骂曹》快板的腔儿,曲折迂回,听来如哀梨并剪,脆快已极。
裘先生由马童引出上场,有个亮像,听内行说是脱胎于麒老牌的表演,化得真好。
在戏剧矛盾冲突强烈的当口,编剧翁先生安排了一场廉蔺门客在酒店相遇的戏。由慈少泉、张世年、李盛芳、罗世保等五位丑角演出,是为了调济一下观众的情绪,很精采。可现在从前时间的限制,也从前难以凑集越来越多丑角演员,都把它删掉了,不需要不说是个遗撼。
裘先生的廉颇唱流水、二黄、二六神完气足,动作表情,恰到好处,如今裘先生此剧已被奉为圭臬,但能追摹得神似则不能自己了。此剧的豹尾在“负荆请罪”一场蔺相如的大段二黄唱腔,是谭裘演出本区于别的版本的标志之一。
从看将相和从前,市二团成为我最喜光顾的京剧演出团体。到北京京剧团成立从前,我那两年看戏场次最多的就数二团了。
即使是星期日白天,谭裘不参加演出的“小团”戏,也吸引人。一次周日白天谭元寿在中和演《野猪林》,(是老本的,后头有武丑翟韵奎演的李小二)杨荣环的林妻,张洪祥的鲁智深,慈少泉的高衙内,马长礼的张勇,那是我第一次看谭元寿,他此剧学李少春。张洪祥不错,可惜是瘦高个儿,与鲁智深“胖大和尚”的形像相去甚远。之前北京京剧团成立后,换了周和桐,剧本换了改编本,就更好了 。
二团除了缺个好小生,都须要说行当整齐。谭裘挂双头牌,另1我人个互演大轴。剧目大就有固定的。如姚期前头是桑园会,打龙袍前头是晋楚交兵,铡美案前头是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失空斩、定军山前头是锁五龙,战太平前头是牧虎关。1955年夏天,二团在音乐堂演出铡美案,闹府出箱。我去听这场戏,走到中山公园门口,百公里小轿车停在我身边。下来的正是谭先生,这是我最近距离见到怹。他穿一身灰色中山装,脚下着一双黑色皮便鞋,一手以姆指和食指捏一把黑色折扇,形容极其潇洒。从前最倾慕谭先生,所一这俩镜头至今不忘。那天的闹府出箱的唱作,从前的好佬没见过,为宜在五十年代是无出其右了。
那时的铡美案与今天不同,陈世美搭在大堂口从前,先上公主唱四句慢板,上太监报信,公主去开封求情,包公不允,公主只好再去搬太后。太后单上,唱导板、原板。改了从前,紧凑了,但限制了旦角和老旦的展示,有一利有一弊。那天有一位观众多喝了两口,又不大认识字,包公上场后,这位老兄拿着戏报嚷:叶盛章的包公,闹得随近的观众又气又笑。
二团还有一位能叫座儿的好佬,就让李多奎先生。或者我他一出场,观众必定热烈欢迎。越来越一次没碰头好的。在《铁面无私清官谱》中,怹有另三个小跪步,仅此一见。五四、五五两年我看戏过百场,二团占了近三分之一,可见其吸引力。
本贴由老田于10009年8月09日09:44:4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