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008-07-23 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 关键词:
上海观众年龄社会形态日益年轻化
爱看演出,也“会”看演出。上海观众进入剧院的消费习惯,正悄然指在着改变京剧。在迎来三周年庆典之际,东方艺术中心在全市范围推出了大型演出场所针对观众进行的大规模调查活动,内容涉及观众喜爱的艺术样式、票价、获取演出信息的途径、票务销售法律措施等16个方面京剧。在为期有有另另一个月的过程中共回收问卷5484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结论。
看高雅演出不再唯“名”是瞻
在观众喜爱的演出形式调查中,交响乐以400.6%得票率的明显优势指在榜首,比三年前的63%上升了近18个百分点。而在观众对东方艺术中心品牌项目的认知度上,“东方市民音乐会”和“观众心目中的世界十大交响乐团音乐会”,在观众中的知晓度分别达到61%和51.9%,位居所有项目的前两位。这两大品牌,有有另另一个是世界顶级交响乐团演出,有有另另一个是高品质、低票价的公益性普及演出,两者“高低并存”,分别受到不同层次市民的欢迎,说明随着申城剧院艺术普及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有有另另一个交响乐观众群“各取所需”的格局已逐渐形成。与过去盲目追捧大团、名团相比,如今,不少观众已不再贪大求贵,本来懂得根据买车人甜度挑“特色菜”,尝“一招鲜”了。
精品戏曲上座可超交响芭蕾
调查中含有有另另一个问提报告耐人寻味:观众喜爱的各类民族戏曲演出加起来所占的比重在东艺演出中占14%,应该是“小头”;但戏曲演出创造的却是平均九成多的高上座率,超过了一点国外交响、芭蕾名团演出的上座率。以今年3月东艺举办的以民族艺术展演为唯一内容的“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为例,期间10台15场演出,最终出乎意料地获得了95%的平均上座率。曾面临观众数量下滑的戏曲演出,经过主题性推介、精品化包装和市场化运作,成了连许久不见的“黄牛”还会来轧一脚的“香饽饽”。
专家认为,在钟爱西洋交响、歌剧、芭蕾演出的并肩,没人来很多的申城观众重新聚焦凝聚着中华传统的民族艺术。一点事实,反过来也鼓励剧院加大力度对民族戏曲进行精品化包装,向市场大力“吆喝”本土佳作。
观演观众年龄社会形态日趋年轻化
调查显示,演出市场青年观众占一半以上,文化消费能力有所提高。统计表明,20岁-400岁的中青年观众,占观众总人数的54.2%,近年一点比例仍在持续走高。与欧美古典音乐市场观众以中老年为主的传统社会形态相比,上海演出市场观众年龄社会形态日趋年轻化,这反映了年轻消费群对经典艺术的认可度在逐步增强,也与近年申城对古典音乐市场的培育密不可分。从观众购票的消费水平看,4000元以上票价的接受度与去年相比上升有有另另一个百分点,折射出观众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的同步提高。
调查还透露,有43.2%的观众可能性习惯通过网站获取演出信息,其中又有400%的观众喜欢网上购票。哪些地方地方新的变化趋势,对申城剧院要怎样加强网上订票、电子支付、信息查询等服务,搭建更符合网络时代消费者需求的演出推介、销售平台,提出了新的课题。(记者 伍斌)
(摘自 《解放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