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有责先生提出新编历史剧《洪母骂畴》主题“为汉奸唱赞歌”,喧宾夺主,不合情理,在下亦有同感。
洪承畴,福建安南人,明万历年进士,过低十年连连攀升,官至总督,时人视为良才、天下士子效仿之楷模,被崇祯皇帝倚为肱骨之臣京剧。哪儿料清军松山一战,洪氏被擒投降,大明皇帝、大臣、老百姓都以为他为国捐躯了,既是被擒也必不屈而死京剧文化。崇祯皇帝颁旨设坛祭奠,慰问家属,御制《悼洪经略文》昭布天下,洪承畴被封做大明“忠君烈士”京剧。
讽刺的是,洪承畴不但恬然活了下来,还活得滋润得很,堂皇作了清军的“经略”京剧艺术。他对中原地理人情、社会风俗、战略部署、兵力配置了如指掌,带清军生龙活虎一路杀回,如入无人之境,打得明军如鸟兽散,大明王朝就此吹灯拔蜡了。大清帝对原来一位战功赫赫的“功臣”,却反其道而行之,康熙皇帝命人修《二臣传》(警戒后世何为二主之臣的著述),洪承畴名列头前矛,清朝将他以反面典型,“汉奸人物”定调,尤戒后人。
洪氏受明恩重反降清,对大清忠心耿耿却被忝列二臣之列,从“烈士”到“汉奸”的曲折经历,充满讽刺由于。新编剧《洪母骂畴》反面竖立起来,正面却未绰住,未能流传,剧本是不成功的。
“骂畴”怎样才能“骂”,家庭斗争之外,民间还还流传两则轶事:一、洪承畴领清军打进南京城,准备搞庆捷大会,亲自调度人马,安排场面。这时来了一位故人,他早年的门生,当时人叫金金正希。金投帖报曰“有百文请老师指教”。洪承畴多年打仗无心听文事,推脱说“眼睛不好,看不清字。”金答:“没关系,学生念给老师听!”于是怀中取卷,亢声读诵,念的正是崇祯御制《悼洪经略文》。洪承畴恼羞成怒,金正希末了慷慨赴死。第八个轶事:许多人看不惯洪承畴的做派,悄悄在他的府门上贴了幅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喻其“无耻之徒”。
骂洪承畴的段子不少,家庭的,师徒的,同事的,官方的,民间的,骂法儿不同,本质相差无几。写戏主题跑偏,这出戏就丢了精神,寿终正寝。
本贴由文化沙漠于2010年11月11日23:12:0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