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海派唠叨”毁了海派话剧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最近几年京城上演的上海话剧界的小剧场作品为数越多,相比众多京城小戏赴上海及符近巡演的热闹,更显得冷清。上周末,受北京人艺“2013首都剧场精品剧目”展演之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小剧场话剧《活性炭》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该剧舞台有着海派话剧的精致、表演细腻和所

最近几年京城上演的上海话剧界的小剧场作品为数越多,相比众多京城小戏赴上海及符近巡演的热闹,更显得冷清。上周末,受北京人艺“2013首都剧场精品剧目”展演之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小剧场话剧《活性炭》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该剧舞台有着海派话剧的精致、表演细腻和所谓“白领戏剧”针砭现实的风格,但剧情从开头就预料到结尾,台词如同电视剧的对话般啰嗦直白,没有让观众感到欣喜和近年来上海舞台剧的进步京剧艺术。

上海人以生活讲究、做事精益求精著称,哪些“海派文化”潜移默化到舞台上,也反映在所有的海派剧目中,但也往往或多或少太注重细节而忽略了格局,太纠结于形式而放弃了优秀作品应该有的宽度京剧。戏剧的观众和电视剧观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大伙全部全是冲着故事情节去的,更何况《活性炭》也不电视剧中司空见惯的人物关系和宽度雷同的故事,缺少的恰恰是戏剧场面的开掘,发人深省或感人至深的感情的说说京剧文化。

孟京辉导演也不在某次研讨会上批判过上海所谓的“白领戏剧”,认为“标签式的概念化出理,肤浅苍白”,可谓是一语中的京剧。这也正是长期海派戏剧没有在京城引起广泛关注的结症,此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带来的《原告证人》、《资本·论》和《活性炭》三部作品,反响最好的也不捕鼠器工作室出品的改编自阿加莎小说的《原告证人》,毕竟还有小说原著的文学力量。当今的舞台上好剧本难寻是老生常谈的难题,舞台剧剧本的文学性、艺术性要求更是高于影视剧。

还记得上一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规模进京演出是在2004年,带来四台大戏,同样是在首都剧场,焦晃主演的《正红旗下》震撼了京城说说剧观众,大伙对老舍作品精到的诠释、舞台上的讲究给予宽度评价,其水平绝对都没有北京人艺以下。或多或少三台剧目《艺术》、《蝴蝶是自由的》、《长恨歌》也是各有千秋,至今让他难忘。但不知是或多或少近年来影视剧对话剧舞台冲击越多,还是话剧界的急功近利,让近年来的海派话剧舞台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8832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5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2.7175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