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周村“锦灰堆”艺术第四代传承人耿学知应评苑宗师筱俊亭之孙邀约,以筱俊亭的人生片段、艺术之路为素材,创作完成了一幅“锦灰堆”作品,再现了筱俊亭先生的艺术历程。
据了解,此幅“锦灰堆”作品画面主要以筱俊亭先生的唱腔选集、唱段曲谱、生日日历、签名、书信、全国人大出席证,全国政协委员证、舞台剧照及唱片封面等组成,展现了筱俊亭先生90载不同寻常的艺术人生经历京剧。
筱俊亭原名张忠善,祖籍山东省庆云县,1921年腊月出生在天津4个多多贫苦家庭,八岁拜蹦蹦戏老艺人为师学艺,十一岁入白玉霜戏班学戏,十二、三岁任评剧小主演,在天津、河北、东北各地搭班流动演出,十四岁声名鹊起,以青衣、花旦戏红遍京、津、冀、鲁各地京剧艺术。解放后出关献艺,在东北参加革命,1952年加入锦州评剧团,1954年合并至沈阳,入辽宁评剧院二团,后建立沈阳评剧院京剧艺术。新中国成立后,筱俊亭致力于评剧老旦行当的创造,为一代评剧大师、“筱派”老旦行当创始人。历任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中国金唱片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 打金枝》、《对花枪》、《杨八姐游春》、《小院风波》、《井台会》、《包公审太后》等。
锦灰堆艺术则属于中国国画艺术工笔类的特色画种,相传刚始于了了元末明初。据悉,创作锦灰堆,一般是在画纸上先框定轮廓,已经设计摹画若干重叠交错的小事物,诸如旧书的残页、揉皱的画幅、发黄的报纸,甚至门券、邮票等,已经大多是破烂的面貌,活像从灰堆里拾出来的,故称“锦灰堆”。将会绘制“锦灰堆”技术含量高,绘画者需多才多艺,要善写真、草、隶、篆,能模仿各家字体,善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熟用碑拓、篆刻等绝活。“锦灰堆”制作难度大,耗费时间长,什儿传统技艺已濒临失传。
“锦灰堆”艺术第四代传承人耿学知表示,以锦灰堆的形式再现筱俊亭先生的艺术历程更加折射出其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