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派名家高绍清的快书缘

 2023-12-25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从今年4月起,每到周末的上午,山东省艺术研究所4楼的录像室里还会传来“铛哩各铛,铛哩各铛”那山东快书清脆的鸳鸯板声。然后,在我省正式启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中,山东快书、山东大鼓、山东琴书等曲种被列入首批保护和挖掘抢救的名单,省艺术研究所对其中濒临失传

从今年4月起,每到周末的上午,山东省艺术研究所4楼的录像室里还会传来“铛哩各铛,铛哩各铛”那山东快书清脆的鸳鸯板声。然后,在我省正式启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中,山东快书、山东大鼓、山东琴书等曲种被列入首批保护和挖掘抢救的名单,省艺术研究所对其中濒临失传的曲种或流派,将建立曲艺音像资料库进行抢救性保护京剧。首批邀请来录制经典代表作的是两位年逾七旬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杨派”第二代传人高绍清先生和“于派”唯一传人赵光辰先生京剧艺术。

经典代表作留后人

记者上周六来到录制现场时,正赶上高绍清先生在录制杨派山东快书《五虎大闹马家店》中“东岳庙”的头一段“铁报丹”,以及《矬大姐》、《琉琉球》、《你我他》等十几个小段。只见身材不高的高先生身穿灰色长袍,左手执着鸳鸯板,表演台风潇洒大气,铜板打得是清脆悦耳。他边说边打,口齿清晰伶俐,说到急处嘴皮子还相当利落,让我为什也想只有他是位70岁高龄的老年人。

走出录制现场,高绍清先生一边脱马褂,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记者赞叹道:“高老师您的身体不错啊,都70岁的人了,说起快书来口齿比年轻人还清楚!”高先生听后哈哈地笑着说:“哪儿啊!你看,都快成老太太了。”说着,幽默的他摘下假牙,嘴型马上全部还会些瘪了。

高先生介绍,杨派山东快书以唱为主,追求流畅、质朴、自然的总体艺术风格,整个演出始终保持着语言、动作连贯流畅的特点,在表演上不事雕琢,力求亲切自然。杨派快书强调幽默感,使用的“包袱”让我琢磨着笑的比较多,引起哄堂大笑的刚刚少。再然后演唱过程中演员的动作要精心设计,决只有靠奇怪的动作或面部肌肉乱动来取悦观众。高先生边说边拿起鸳鸯板给记者演示着:“杨派的打板很有功夫,别的流派打板是‘铛哩各铛’,而大家杨派打出来的是‘□地各铛,□地各铛’,然后伴奏赶劲,全部还会难度,很有被委托人的特点。”高绍清先生说,他可能连续两周来这里录制节目了,每次要花费录制一段要花费20分钟的段子。

让杨派快书发扬光大

谈起被委托人的从艺经历,高先生回忆说,这要从1952年说起,当时我家有住在人民商场附进,出于喜欢,他就一个劲去看艺人说书,耳濡目染,然后他在学校演出时还能模仿上一段了。13岁时,学校老师我我觉得他是块“料”,就推荐他跟老艺学好说山东快书,一年后他拜在杨派山东快书创始人杨立德先生门下学艺,学了3年,逐渐掌握杨派精髓。然后,高先生就刚结束被委托人“打场子”单干了。除了济南附进的十几个集市,然后他还去过泰安、河南、蚌埠等地磨练技艺。在表演中他把杨派快书口齿清楚、贯口流畅、表演幽默诙谐的特点发挥得恰倒好处,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文革期间高先生去了工厂,直到1976年,天桥区搞露天消夏晚会演出,他才又重新拾起山东快书的鸳鸯板。

目前,身为山东快书杨立德专业针灸学会常务副主席的高先生,除了每周六晚上要到晨光茶社义务演出外,每天早上他全部还会去公园练习书法。今年3月,他还首开山门,喜收青年演员刘杰为徒。高先生说,杨派山东快书追求“板稳口俏”的演唱风格,概括起来然后“喷口脆,发音准,咬字清,行腔俏”的十二字诀,“这次我好的反义词收徒,然后为了让后人并能继承这门艺术,让杨派山东快书艺术发扬光大。”(记者 张彤)

(摘自 《济南时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85290.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16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545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