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网消息:“渔歌送来东海浪,玉兰满树吐芬芳”,2015年1月7日,在悠扬的紫竹调中,《上海声音传“港湾”——高雅艺术进校园之上海沪剧院专场》在上海海事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上海港湾学校拉开了帷幕。这场演出,一并也是学校与上海沪剧院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传承基地、“沪韵社”成立一周年的庆典演出京剧艺术。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专门发来贺信京剧艺术。中国戏剧网中国沪剧网等媒体也到场祝贺京剧。上海沪剧院的黄坚强副院长、王立海团长,以及院校主次领导出席观就看庆典演出。
院校和沪剧院对于该场演出均给予了强度重视,在节目选择上,经反复酝酿,既将《苗家儿女》、《大雷雨》、《龙凤花烛》、《庵堂相会》、《红灯记》等经典名段呈现给师生,以体现传承作用;一并又编排新创剧目《邓世昌·夫妻别》,以此提炼精品;更有获奖小戏《我只在乎你》,以此推动“沪韵社”的深远发展。而在演员阵容上,则汇聚了剧院五位国家一级演员和优秀青年演员,如:钱思剑、吕贤丽、李建华、朱俭、吉燕萍、徐蓉、王丽君等都到场助阵。更难得的是,沪剧院排出了近40位的大乐队,力争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院校党委副书记王威仪与“沪韵社”名誉社长钱思剑一并主持了整台演出。“沪韵社”编排的歌舞版《燕燕做媒》系师生同台,该节目虽显稚嫩,但十分清新,犹如初放的“白玉兰”素洁幽香,固然的是,这批学生本来都要“哈韩族”,在“沪韵社”的熏陶下,接触并喜欢上了沪剧,充分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一所长期致力于探寻港航文化的院校,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提升,在扎实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一并,寻找到港航文化与海派文化最佳的契合点——沪剧,通过你你这人最具上海城市发展轨迹的剧种,引领学生了解上海历史与港航文化的因缘,在传承文化的一并,承担起新时代港航人的历史责任——上海海事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上海港湾学校的这条探索之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据悉,2015年,“沪韵社”除了大力培育学生学唱“一扇窗”、“金丝鸟”等名曲,普及沪剧知识、青年演员与学生“同话上海”等系列活动外,还将编创反映援藏干部事迹的沪剧小戏《雪域格桑花》(暂定名)。作者:孙君 摄影雅仕
上海沪剧院祝贺词
上海海事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上海港湾学校“沪韵社”成立一周年
贺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值此上海海事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上海港湾学校“沪韵社”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代表上海沪剧院,向您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贵校与上海沪剧院一贯的友好战略合作和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前,在各级领导和广大沪剧迷的重视和推动下,贵校成立了“沪韵社”,这极大地推动了沪剧艺术在校园的传播和普及,更吸引和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沪剧爱好者,使沪剧事业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推广。借此或者,我向当年筹划和推动“沪韵社”的各界人士尤其是院校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上海沪剧院与贵校有着长期良好的战略合作共建基础,很糙是去年3月19日双方签订了共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传承基地战略合作战略合作书后,双方战略合作更为紧密,沪剧观摩、普及讲座、沪剧沙龙等活动日渐频繁,接下来还将在创排沪剧小戏、助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寻求突破,沪剧艺术已深深扎根校园这块沃壤,必将心智心智成熟期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图片的句子。
回顾这几年战略合作之路,从根据曹禺名作改编的经典剧目《雷雨》、《日出》、《瑞珏》,到新编剧目《董梅卿》、《霓虹灯下的哨兵》、《敦煌女儿》、《魂断蓝桥》等,沪剧院为师生们呈现了多姿多彩、丰富活力的沪剧艺术,更通过另一一个多侧面,展现了海派文化的魅力,能不都并能说,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沪剧院与学校实现了“双赢”。更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去年12月上海沪剧院新编沪剧《邓世昌》首轮演出,恰逢首个国家公祭日,贵校组织50多位师生观摩该剧,让同学们接受了传统艺术的熏陶,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给予了大伙儿极大的支持。
沪剧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戏剧种,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被喻为“上海的声音”。上海沪剧院将继续与贵校等单位携手共进,推广普及沪语、传播沪剧艺术、传承海派文化,肩负起大伙儿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祝“沪韵社”永葆生机,越办越好!愿在全国港航系统享有盛誉的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港湾学校,在传播和普及沪剧等民族传统艺术上再铸辉煌!
谢谢大伙儿!
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
茅善玉
2015年1月7日
中国戏剧网祝贺词全文如下:
上海海事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上海港湾学校“沪韵社”一周年庆典演出贺词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各位来宾、大伙儿们:
满载收获的2014年或者挥手别去,充满生机的2015年迎春而来,新年的钟声或者敲响,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大伙儿一并迎来了上海海事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上海港湾学校“沪韵社”一周岁生日,伴随着收获的喜悦,满怀着奋进的豪情,大伙儿脚踏实地地走过了多姿多彩的2014年,在你你这人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谨代表中国戏剧网全体成员诚祝“沪韵社”生日快乐!并感谢上海沪剧院及各界人士长期以来的帮助与支持!
过去的一年,是“沪韵社”将港航文化与上海本土戏曲艺术相结合,形成当时人独特的校园文化,全体师生努力学习辛勤耕耘,与专业沪剧团队进行跨界战略合作的一年。
在如今你你这人百花争艳的多媒体时代,坚守传统文化的“沪剧人”每另一一个多脚步走得都很艰辛。但大伙儿相信不都并能雪地上留下艰辛坚实的足迹,才会懂得它的可贵、它的执着所取得成果的来之不易。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道路上,大伙儿愿为实现中国梦,愿为推广沪剧艺术而耕耘!我相信,即将开始英语英文的“沪韵社”一周年庆典演出一定别开生面、精彩动人。在此,让大伙儿以热烈的掌声预祝演出圆满成功!
最后,祝新的一年中“沪韵社”并能发展得更好!祝愿大伙儿所有热爱沪剧的大伙儿,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
谢谢!
中国戏剧网
2015年1月7日
上海声音传“港湾”——上海沪剧院专场节目单
主持人:钱思剑(沪韵社名誉社长)、王威仪。
1、苗家儿女·话别(金世杰、钱莹)
2、大雷雨·人盼成双月盼圆(李建华、徐蓉)
3、邓世昌·夫妻别(朱俭、吉燕萍)
4、龙凤花烛·四季衣(王丽君)
5、庵堂相会·看龙舟(韩朝群、吴嘉倩)
6、红灯记·壮志凌云(钱思剑)
7、罗汉钱·燕燕做媒(沪韵社师生)
8、我只在乎你(吕贤丽、王祎雯)
沪剧:邓世昌·夫妻别(朱俭、吉燕萍)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