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 黄启哲)上海沪剧院打破“关门排练,隆重开演”的模式,把“排练大戏”的过程作为普及传统戏曲的探索新路径,直接推向社区、校园,走出了专业院团与群众文化结合的新路子。
“这里好像少了一段嘛!不好意思!”沪剧演员朱俭在《家·瑞珏》一段酣畅淋漓的唱段前一天,觉察出不对,马上进入情況补上了一段独白京剧文化。台下的观众笑成一团,谅解了他的“失误”京剧。三种不分台上台下的互动,让观众对一部沪剧的创作过程有了与以往完整不同的了解。
据悉,沪剧《家·瑞珏》是为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创排的,正式公演在大宁剧院。创新以“排练开放日”的模式,把一年一度最热闹的开年大戏排练搬到社区学校,免费向公众开放,上海沪剧院前一天坚持三年。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她不仅希望用三种措施回馈一年来支持沪剧的忠实戏迷,也想把沪剧艺术的大门,免费向或多或少不方便走入剧场的老人、孩子敞开。在揭秘排练现场之余,茅善玉还向观众介绍了未来一年的活动日程表,“一个多院团的演出创作规划完整都要本人拍脑袋想出来的,借三种直接面对观众的前一天,也听听观众的意见”。
热情的互动,让一场排练“演”出了台上台下的其乐融融,也“聊”出了对于未来一年的美好期许,无形中也扩大了沪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种活动不只是数百张免费观摩票在线上平台“秒杀”,更在或多或少沪语微信群传播转发。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一位从东北来上海工作的100后白领,她带着两岁半的孩子坐了一个多小时车,从宝山区赶到徐汇区参加这场活动。或多或少资深沪剧迷更是提早半个小时就到了现场。对什么普通观众来说,近距离看茅善玉、孙徐春、钱思剑、吉燕萍、朱俭、程臻、王丽君等沪剧院的名家新秀一同排练的样子,让一出沪剧变得格外生动;而对院团来说,另一个多的走基层不仅是服务群众,互动式排练也让一批90后、00后青年演员摸爬滚打快速成长起来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