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筱月珍(杨玉美、黄素珍) 沪剧旦行演员 小筱月珍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小筱月珍,女,沪剧旦角。原名黄素珍,苏州人京剧。生于苏州城内的金家花园京剧文化。 因家境贫困,九岁随父到上海,1934年刚满十五岁的她,就经人介绍拜沪剧前辈琴师杨鸿声为师学唱申曲,取名杨玉美,并加入了由前辈名家沈桂英、沈筱英母女组织的申曲班社“桂英社”在大世界
小筱月珍

,女,沪剧旦角。原名黄素珍,苏州人京剧。生于苏州城内的金家花园京剧文化。

因家境贫困,九岁随父到上海,1934年刚满十五岁的她,就经人介绍拜沪剧前辈琴师杨鸿声为师学唱申曲,取名杨玉美,并加入了由前辈名家沈桂英、沈筱英母女组织的申曲班社“桂英社”在大世界学习演出。在学习期间得到了诸多前辈,如曹掌生、鲍福奎等老师的指导,尤其是素有“电台皇后”之称的申曲名旦沈筱英老师明快流畅的演唱风格为杨玉美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36年她加入由筱文滨、筱月珍领衔的“文月社”,可能性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得到了申曲名旦筱月珍的青眯,成了筱月珍的儿媳和徒弟,此后即改艺名为“小筱月珍”。她潜心琢磨、认真效仿,学习筱月珍的唱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风格,既有筱月珍(刚腔)起伏大、吐字清晰、铿锵有力的特点,又具备了沈筱英低沉飘逸的神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与丁是娥、汪秀英、顾月珍一块儿被誉为沪剧“四小名旦”。

19100年初和赵云声、王别声、王中玉、杨素娟等组建了新艺沪剧团,演出《秦香莲》、《祥林嫂》等一大批传统戏和新编剧目。多以后回艺华沪剧团(原文滨剧团)演出。1957年,可能性顾月珍生病没法演出,小筱月珍根据上级安排支援努力沪剧团,担任副团长,期间主演了《赵一曼》、《欺嫂失妻》等,并作为努力沪剧团的代表参加1959年沪剧界六大剧团大会串,在《雷雨》中与石筱英分AB角扮演鲁侍萍。1962年重新回到艺华沪剧团。文革后与王雅琴、王盘声等筹建新艺华沪剧团,建团后担任副团长之职。退休后还积极参加各项演出活动。1987年为《沪剧志》筹款积极参加《陆雅臣卖娘子》的演出,一曲赋子板“吃馄饨”令观众至今难以忘怀。

小筱月珍扮相朴实、大方,擅演悲旦,并兼演老旦及村姑;演出过多量沪剧传统的滩簧老戏、改良弹词戏、时装戏和现代戏。曾先后饰演了《绣荷包》中的杨凤宝、《庵堂相会》中的金秀英、《拔兰花》中的李金姐、《小分理》中的恩姐、《陆雅臣》中的罗秀珍和罗太太、《借黄糠》中的小囡、《朱小天》中的朱妻、《连环计》中的秀卿妻、《白兔记》中的李三娘、《冰娘惨史》中的谢冰娘、《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白艳冰雪地产子》中的白艳冰、《玉蜻蜓》中的智贞、《秦雪梅》中的秦雪梅、《欺嫂失妻》中的大嫂、《铁汉娇娃》中的朱丽云、《红莲告状》中的红莲、《抢亲奇缘》中的张母、《私生子》中的母亲、《碧落黄泉》中的李玉茹和汪母、《家》中的梅芬、《祥林嫂》中的祥林嫂、《雷雨》中的鲁侍萍、《白毛女》中的喜儿、《赵一曼》中的赵一曼、《金银花开》中的银花、《第二次握手》中的叶玉菡、《风流英豪》中的蔡母等众多的妇女形像,深受观众的好评和爱戴。

于2017年去世,享年98岁。



出生:1920年8月10日,农历庚申年六月廿六日

逝世:2017年11月16日,农历丁酉年九月廿八日

人物分类沪剧 旦行演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8463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2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932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