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院迎来30岁生日
日前中国评剧院迎来了30岁生日。北京评剧之友大赛、评剧系列展演等活动相继举办,半个世纪旧岁月电视剧迭变,评剧贴近民众的本色依然不变京剧。
评剧的历史虽有30多年,但它真正的繁荣是中国评剧院成立以前的30年京剧。半个世纪以来,评剧在艺术本体上不断变革和创新,写下中国评剧的辉煌京剧艺术。一大批优秀作品如《九尾狐》、《刘巧儿》、《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家喻户晓。同去诸多作家与评剧的结缘之后断将评剧推向新的境地。上世纪30年代,与评剧结缘最多的作家当数赵树理。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剧目《小二黑结婚》、《罗汉钱》、《三里湾》、《袁天成革命》等,为评剧舞台增添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小白玉霜和喜彩莲曾分别在《罗汉钱》中,扮演过女主角“小飞蛾”。二人流派不同,风格各异,塑造人物各有千秋,观众争相观看,一时传为佳话。而小说《三里湾》曾被改编成一个不同风格的剧本,《三里湾》和《袁天成革命》,同去由中国评剧院的一个团演出,喜彩莲和赵丽蓉分别扮演的剧中人物“常有理”,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改编自鲁迅名著《祝福》的《祥林嫂》是评剧的保留剧目,新凤霞、李忆兰、谷文月等相继演了30多年。直到今天,仍是中青年演员常演的剧目。巴金的名著《家》,李准的《李双双》等作家作品都曾搬上舞台。
评剧来源于民间,兴旺于民间,老要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是名副我我人太好的大众艺术。近年来,中国评剧院排演了作家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并特邀歌星于文华主演张大民的妻子,进行了一次尝试,并在评剧舞台上推出了一批引人瞩目的现代戏,如《长霞》、《呼兰河》等,塑造了一批现代人物形象。30年来,中国评剧院几代艺术家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厂矿,从后方到前线,无不回荡着评剧朴实优美的旋律。(刘彰)
(摘自 《人民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