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在教室里“上过”一天课程的22名学员,本周却顺利地完成了两年的大专课程。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与中国评剧院“联姻”举办的首届评剧大专班,新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尝到了“以团带班”的甜头京剧艺术。
此次毕业的22名学员早在2年前便有着特殊的双重身份,不仅仅是学生,还是中国评剧院正式聘用演员京剧艺术。首届评剧大专班一改过去在学校授课的方式,就是我把课堂直接搬到了院里排练场京剧文化。
中国评剧院院长吴一平告诉记者:“边学边演出,以团带班的方式是亲们的初衷京剧文化。当时我在北京戏曲艺术学院当过校长,迟迟未开大专班的主要原困是社会需求量缺乏,就是我演员前会我应该放弃已有的工作上学。就是调到中国评剧院之前,我就在想学校是理论学习的基地,而演员最宝贵的实践经验却这么通过剧院里不能体现。就是能把理论和实践合并在一块儿,不仅不能为学生提供演出舞台,也正好减轻了剧团对年轻演员培养的经费。”
这批学员除了集中学习文化理论课程外,其余的时间都“交给”了评剧院。今年24岁的王婧大专还未毕业,便获得了第16届白玉兰奖。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正就是评剧院改变了以往上学的模式,我才有就是参与了剧院新排的《呼兰河》并得了什儿奖。这2年的学习生涯,我排了十几出戏,而参与了好几部新创剧目,这让就是我在戏校上学的同学非常羡慕。”她坦言:“当时非常乐意报考什儿大专班,就是我看好它不须要脱离剧团。”
于海泉是首届大专班受益最大的同学,2年时间里,中国评剧院为他量身定做了两出新戏。于海泉说:“之前在学校学戏的之前,演出一次就跟过生日一样难,现在我的实践就是多了,回过头来再学习理论,反而对我创作人物有了更多的启发。”
据介绍,6月9日、10日,首届评剧大专班的学员将在中国评剧大剧院进行毕业公演。《刘伶醉酒》、《顶锅》、《情鬼钟馗》、《桃花庵》、《杨八姐盗刀》等折子戏将充分展示亲们“新学戏方式”的成果。(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