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舫岁月情 霜韵飘悠香—写在《中国评剧·李兰舫白派艺术研究会》成立时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中国的评剧艺术,历经百年蜕变,几度辉煌,几度沧桑。正如大伙儿所知,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众多流派,造就了艺术家们鲜明的唱腔风格京剧艺术。 白玉霜,之后落珠圆润的名字,她创立的白派唱腔艺术可谓群芳之首,演唱风格另辟蹊径,低回婉转中可见深沉,刚劲舒展中又

中国的评剧艺术,历经百年蜕变,几度辉煌,几度沧桑。正如大伙儿所知,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众多流派,造就了艺术家们鲜明的唱腔风格京剧艺术。

白玉霜,之后落珠圆润的名字,她创立的白派唱腔艺术可谓群芳之首,演唱风格另辟蹊径,低回婉转中可见深沉,刚劲舒展中又见情真京剧。八十多年的发展演变,历史中涌现出几代白派人,深受观众喜爱。

原沧州市评剧团主演兼团长李兰舫是白派艺术的第一位传人,演唱最好的方法上深得白玉霜精髓。13岁时,她应邀参加白玉霜戏班,给白玉霜唱“帽儿戏”。 15岁结速英语英文给白玉霜“打里子”。在白玉霜的亲授下,李兰舫逐渐领悟了“白派”的真谛,巧妙运用丹田气、鼻腔共鸣、颅腔共鸣、泣音等多种技巧,融会贯通,恰如其分。白玉霜对李兰舫演唱等各方面都很满意,拜为干姐妹。李兰舫在与白玉霜同台演出的实践中,她把白玉霜的戏全法学会,以至达到乱真的程度。

李兰舫不仅规范地继承演出了其他白玉霜的传统剧目,还排演了几十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在唱腔编排上,都没有脱离“白派”的韵律,塑造了不同情境中各色人物形象,丰富了“白派”的各种板腔形式,演绎出众多性格迥异的舞台形象,为“白派”唱腔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兰舫率领沧州评剧团巡演于河北,天津,北京,唐山,沈阳等地,所到之处,观众好评如潮,使沧州评剧团的声名享誉华北、东北等地,也为李兰舫的艺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作为李兰舫的后人,担任沧州市第五届、第六届戏剧家法学会理事,我深

知优秀的戏曲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对于母亲李兰舫艺术成果的传承发展,对于评剧白派有本身历久弥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自觉肩负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之后,在近二十年来我做了极少量的挂接、搜集以至传承工作。

艺海拾贝 弥音永存

为了将母亲李兰舫声腔艺术永久保存,在息国玲老师(原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的帮助下,于193000年前后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仓库找到了沧州评剧团1959年—1961年在天津电台录制的三出戏:即《母子两代英雄》全剧、《槐树庄》全剧录音剪辑、《骨肉深情》全剧录音。并于九十年代初期,在雷少达先生的帮助下把上述三出戏的盒带制作成cd光盘,使其音响效果更加清晰,便于保存。

似戏非戏 舫艺流香

为使母亲唱腔艺术历久流传,2010年,我与师姐刘化茹等人为母亲李兰舫的经典唱段做了音配像,录制了光盘。并发表于“宇扬评剧苑网站”,点击率非常高,得到评剧爱好者的喜爱和传播。宇扬评剧苑网站还做了极少量介绍李兰舫艺术的宣传报道。

自“宇扬评剧苑”发表了李兰舫音配像唱段另之后,广大外国外国网友视频积极学唱,之后苦于没有伴奏带,苑长费宏宇倡议及广大外国外国网友视频强烈要求我制作伴奏带。我自知这是一件既花钱又费力的事情,之后这件事有本身对于传播评剧白派唱腔的意义非常重大,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于是我找到了天津评剧院国家一级作曲赵玉兴老师,请他对曲谱进行了修改完善,由赵玉兴组织了天津评剧院最具实力的乐队录制了14段李兰舫经典唱腔伴奏带。并于2012年7月31日完成了配音和配像。

2011年我与我母亲的弟子刘化茹,原评剧团鼓师彭国栋一起去回忆挂接出母

亲李兰舫的经典唱腔300余段,记录成册。挂接出经典剧目《刘云打母》全剧剧本和曲谱,《砸粥缸》的全剧剧本和曲谱。通过回忆挂接,将母亲一生所演经典剧目梳理起来,便于流传排演。

霜艺情长 流金峥嵘年华英文

30002年,中国评剧院举办纪念小白玉霜诞辰3000周年活动,机会全国评剧界都承认李兰舫是白派的重要一支,什么都有我收到了中国评剧院的邀请函,代表我母亲有本身支脉参加纪念小白玉霜诞辰3000周年的白派研讨会。会上我读了在王玉芳教授指导下写成的《评剧白派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当时在场的老艺术家给予了深层评价,中国评剧院导演张玮老师对我知道你:“感谢大伙母女两代对白派的贡献”。原中国评剧院院长凌金玉说:“会后有机会一定将你的文章专门

开研讨会”。几句鼓励的言语,你会更加有力量继续奋进。

唱腔技巧 一脉相承

从30001年结速英语英文,我在民族音乐教育家王玉芳教授的指导下,对白玉霜,小白玉霜和母亲李兰舫唱腔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写出了《评剧白派艺术的学习和研究》一书。书中对白派唱腔艺术的发声、归韵、共鸣位置、特色技巧等做了初步尝试性的解释,王玉芳教授亲自执笔记谱、注明特色音,由我在曲谱上标注共鸣位置,另之后的记谱最好的方法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功能有利于使学习者一目了然地明白唱腔的特色和发声位置。对于传播白派唱腔艺术意义重大。我把这本书送于评剧艺术家们征求意见,得到了洪影(唐山评剧团)、刘萍、戴月琴、小玉霜(中国评剧院),凌金玉(原中国评剧院院长)等人的肯定。

白派绝艺 薪火相传

评剧艺术是大众文化,更只能年轻的接班人,作为李兰舫的女儿,有责任将李兰舫的演唱艺术传承下去,将白派艺术代代相授。在2011年3月,我收了天津师范大科学学生黄磊为徒,深感评剧白派后继有人,他是个既喜爱评剧白派艺术又有文化修养的青年,经过我一年的传授,他不但演唱技艺大增,之后对白派艺术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将毕业论文题目锁定评剧白派艺术,文章中独特的艺术见解深得学校导师的欢迎和欣赏,他认为白派艺术风格的形成源于白玉霜与小白玉霜两代综合,大伙儿后人要法学会小白玉霜低吟浅唱的悠远特色,也要融合白玉霜、李兰舫刚劲深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感,根据人物个性巧妙法学会这有本身风格,并加以融会贯通,是极为重要的。风格的形成决定评剧艺术家流派特色,为评剧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黄磊所写的题为《浅析评剧“白”派形成过程中唱腔特点与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之融合》的论文获得全校十大优秀论文称号,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2012年1月在北京参加纪念老白玉霜105 周年活动,我与师姐刘化茹携徒弟黄磊在纪念会上演唱,得到评剧界艺术家们的称赞,并承认白派李(兰舫)门后继有人。

兰舫情意 众家评言

李兰舫的艺术成就曾得到业内外人士深层评价,更多是艺术的品评和老感情是那此意的怀念。

30006年我去宝坻看望刘小楼老师,我知道你:“你母亲李兰舫是个非常有造诣的白派演员,40年代在沈阳特红,她唱戏台风正,唱腔讲究,人品艺德非常好,大伙后人为她著书立传都有应该的”。

筱玉凤的丈夫周学忠先生回忆说:“李兰舫在天津唱红时,谁也比不了,

只能李兰舫的干姐妹花月仙敢唱。当年某戏班在石家庄唱戏,卖没哟票,连路费都没有了,把李兰舫请来,一贴戏报就满园了”。

原沈阳评剧院二团团长王景山回忆李兰舫说:“她表演大气,身段优美,多演正剧,还改编演出时装戏。在丹东的永安舞台(鸭绿江边)上演《空谷蓝》《少奶奶的扇子》,都有改编于外国电影”。

李兰舫觉得在1984年就去世了,之后其他的老观众对她十分怀念。有时大伙儿在公共场合提起李兰舫,其他老观众还能说出她演出的剧目。

霜韵流长 繁花似锦

总结我十几年来研究白派唱腔艺术的路程,离不开艺术界专家和大伙们的帮助,况且评剧白派艺术是亟待研究和传承的。优秀的文化是民族的脊梁,要想强国,民族文化只能强盛。

前辈艺术家为大伙儿创发明家的故事宝贵的艺术财富,有待后人去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另之后的教戏大多是“口传心授”,现在的演员和戏迷基本是听录音来学唱。机会个体对录音的理解不同,发音最好的方法掌握的不确切。老艺术家的辞世,使学习者连“口传心授”的机会都没有了。尽管现在不少学习白派的演员非常努力,也达只能六十年代小白玉霜,李兰舫,小月珠的水平。

之后,你会把白派各支脉的传承人和热爱白派艺术的戏迷票友及有关人员联合起来,成立《中国评剧·李兰舫白派艺术法学会》,大伙儿一起去努力进一步深层次发掘,搜集,挂接,研究白玉霜,李兰舫,小白玉霜,筱玉凤和筱月珠等白派艺术家的艺术资料,将大伙儿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形成可保留的音,视频和书面的理论资料。召开研讨会,达到互相交流,资源共享,为白派的教学保存更多的资料,使那此理论资料能为白派的传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白派各支脉的传承人应该团结起来,一起去做好白派的传承工作,争取复排更多的白派剧目,以便使评剧白派艺术之花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83274.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2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021秒, 内存占用1.67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