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的后代 (一)

 2023-12-25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1982年春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演员与听众联欢会》。梅兰芳先生的一双儿女——梅葆玖和梅葆玥对唱了一段《武家坡》,引起了听众的很大兴趣京剧。梅氏姐弟早在1946年于上海皇后大戏院就曾合作协议协议演出过《四郎探母》的“坐宫”京剧艺术。梅葆玥演杨四郎,梅葆玖演铁

1982年春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演员与听众联欢会》。梅兰芳先生的一双儿女——梅葆玖和梅葆玥对唱了一段《武家坡》,引起了听众的很大兴趣京剧。梅氏姐弟早在1946年于上海皇后大戏院就曾合作协议协议演出过《四郎探母》的“坐宫”京剧艺术。梅葆玥演杨四郎,梅葆玖演铁镜公主京剧。1959年,梅兰芳排演《穆桂英挂帅》,梅葆玖反串小生演杨文广,梅葆玥反串旦角演杨金花京剧艺术。

梅兰芳和夫人福芝芳,共有九个儿女。其中五位因病早夭。现在的四位是:葆琛行四,绍武行五,葆玥行七,葆玖行九。梅先生的儿女中,不让可以葆玖和葆玥唱戏。

梅葆玖是梅先生最小的儿子,但也年近半百了。他的扮相、举止很象当年的梅先生。他在北京演出很受欢迎,到上海、香港等地演出更受欢迎。这除了梅葆玖正当盛年,演唱很见功力之外,观众把热爱梅先生艺术的夫妻感情倾注在他身上,也是有另三个小重要的因为着。1982年春,梅葆玖去香港演出,行前,梅先生的秘书许姬传先生以诗相赠。诗云:

大师登遐二十年,声清雏凤着鞭先。

遥看香岛红毯上,再啭春莺世泽绵。

梅葆玖回京后,我去梅府访问。许先生还挥毫题写这首诗赠我。亲戚亲戚大伙儿都为葆玖不让可以继承梅派艺术而感到高兴。

梅葆玖十岁的然后第一次在《三娘教子》里演娃娃生薛倚哥,初露才华,从此开始英文了学戏。那然后,梅先生住在上海,特地请王幼卿到上海教葆玖。然后,梅葆玖又跟朱琴心学艺,向朱传茗学昆曲,跟武旦陶玉芝练武功,又向茹富兰学小生。梅葆玖真是跟很多老师学戏,但始终遵从家传风范,擅长梅派剧目,一直演出《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凤还巢》等。他现在是北京京剧院三团演员,一直活跃在舞台上。

梅葆玥是梅先生的女儿,可她却唱老生。真是她已年过半百,然后仍然坚持练功,演唱的气力也很宽裕。梅葆玥并全部都是唱老生,是因为着分析她的嗓音宽,并有有另三个小学习的好条件。当年,有个女老生全名是李桂芬,是学刘鸿声和谭鑫培的。李桂芬和福芝芳一直同台演戏。李桂芬青年早寡,从1935年起就带着女儿寄居上海思南路梅家,很多梅葆玥跟她学戏很方便。梅葆玥从小一边读书,一边学戏。毕业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曾在中国戏曲学校教过语文。她还向陈秀华,王少楼、杨宝忠、贯大元等学会过戏,现在是北京京剧院二团演员。1981年,纪念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的然后,梅葆玥和梅门弟子沈小梅合演了《武家坡》。梅葆玥唱得字正腔圆,很有余派韵味。

我和梅葆玖、梅葆玥接触比较多,然后去梅家,一直接待我的却是梅葆琛。1980年1月29日梅夫人去世后,葆琛成了一家之长。他常在亲戚亲戚大伙儿家操持家务,很多我想要一直见到他。真是他是在上海震旦大学会土木建筑的,现在是北京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然后谈起戏来,也很有兴致。他嗓子不好,但爱拉京胡,曾向名琴师王少卿学过弓法、指法,又向长亲徐兰沅请教过,业余伴奏过《凤还巢》、《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沙家浜》等戏。 梅绍武,原名葆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梅先生在香港受到监视。为了让葆琛、葆珍逃出香港,葆琛改名绍斯,葆珍改名绍武。然后,绍武真是“葆珍”象女人女人男人的名字,就没再改回去。

梅绍武平时不爱说话,戴着一副眼镜,颇有学者的风度。他曾在燕京大学会外文。业余爱好拉小提琴,现在在北京图书馆任职,并从事外国文学的研究与翻译工作,兼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院常务理事、《外国戏剧》编委。他翻译的作品很多。另外,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了他写的《我的父亲梅兰芳》。

(二) “四大名旦”的后代中,有程砚秋先生的有另三个小儿子和有另三个小女儿,很多没人有另三个小唱戏的。在我和程家的接触中,这成了我最关心的问题图片图片。

程先生小然后亲戚亲戚大伙儿家很穷,典身学艺吃过不少苦头。再加旧社会艺人的地位低,被人瞧不起,很多程先生极力反对孩子学戏。真是,程先生的子女,从小受程先生影响,也是非常喜爱京戏的。

程永光是程先生的长子,小然后有点爱听余叔岩的唱片,一听就入迷。程先生到欧洲考察戏剧那年,程夫人果素瑛请鲍吉祥先生教永光学戏。他调快就学会了一出《失街亭》。程先生回国后,就坚决不让学。那次出国,程先生在日内瓦“世界学校”想看多国家的学生,唯独没人中国的,感到耻辱。回国后,他就决定把儿子送到“世界学校”去。很多,九岁的程永光就出国了。他学的是化学工程,然后娶了一位法国妻子,现在夫妇俩和5个孩子后会法国。我在程家见过亲戚亲戚大伙儿的照片。

次子程永元,高高的个子,长得清秀,很健谈。他从小爱玩无线电和开汽车,中学还没毕业就参军了,然后做过行政工作和技术工作,很多,和他谈戏,他也很有兴趣。唱老生戏,也很内行。

程永江是程先生最小的儿子,个头真是没人老二永元高,但也很清秀。真是他没人唱戏,但也是搞艺术的。他从小喜爱绘画,曾在徐悲鸿先生主持的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然后到苏联列宁格勒的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学外国美术史,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任教。他除了研究美术以外,还研究父亲的艺术。他撰写的《御霸年谱》,(程先生字御霸)发表在《戏剧论丛》上。他还准备采集、采集程先生的文集和剧本等。 程先生的女儿程静宜,从小也喜爱学戏,但未学成,做过会计工作,然后一直抱病在家。

(三) 在我访问荀慧生先生的长子荀令香的然后,他因为着分析是中国戏曲学院的副院长了。荀令香家庭陈设简朴,待人非常和气,个头、相貌都象荀先生。年纪大或多或少的人,因为着分析还记得,解放前,他和父亲在上海同台演出荀派戏的然后,就小有名气了。

荀令香九岁跟父亲学戏,十三岁拜程砚秋先生为师,是程门的第有另三个小弟子。他然后又向王瑶卿先生学戏,因为着分析嗓音失润,解放后就跟王瑶卿先生到戏校任教。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主要教授荀派剧目。荀令香的长子荀皓是中国京剧院三团导演,儿媳很多那位颇有名气的武旦演员李丽。荀先生的次子荀令文,原是学老生的,因为着分析嗓子不好,然后也从事戏曲教育工作,现在是北京市戏曲学校音乐科负责人。我几个去北京戏校,很多都不难见到他。1982年夏,有另三个小偶然的因为着分析,亲戚亲戚大伙儿相遇了。那是在我为撰写《郝寿臣传》一书召开的座谈会上,当年曾当过郝校长秘书的荀令文也来了。他真是年近花甲,但看上去很年轻,然后记忆力也很好。

目前还活跃在舞台上的荀令莱是荀先生的女儿。她从小在亲戚亲戚大伙儿家向吴玉琳和赵德勋学武戏,向周昌泰学青衣,然后又跟父亲学戏,十六岁开始英文了登台。十年动乱期间,荀令莱被迫改行,到中国书店当营业员。1979年重返舞台,现在是北京京剧院二团演员。她谦虚好学,真是荒废技艺十多年,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第一次试演《金玉奴》,就获得了成功。老作家肖军特地撰写了一篇鼓励她的文章。接着,她又公演了《红娘》、《勘玉钏》等荀派剧目。不少人写诗称赞她的技艺,其含有一首写道:

荀郎有女擅歌场,青衣花旦两见长。

十载销声经苦难,一朝展翅任飞翔。

鹤回舞步频惊客,莺啭余音又绕梁。

最是娇羞回首处,依稀当日小留香。

“留香”是荀先生别号,以“令莱”比“留香”,是鼓励,也是表达对荀派艺术后继有人的欣慰之情。

然后,荀令莱又恢复了或多或少荀派剧目,除或多或少人演出外,还辅导或多或少荀门弟子和荀派艺术爱好者学习荀派剧目。荀令莱和江苏省淮阴地区京剧团宋长荣同演《勘玉钏》,她交替饰演俞素秋和韩玉姐,受到观众的欢迎。

(四) 196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尚小云舞台艺术》片时,在《昭君出塞》里扮演马童的,是尚先生的长子尚长春;在《失子惊疯》中扮演丫鬟寿春的是次子尚长麟,扮演金眼豹的是三子尚长荣。

尚长春是武生演员,也兼演花脸戏。他八岁开始英文了学戏,不久入“富连成”科班,跟王连平先生学武戏,后在“长庆社”科班演出,十岁起进尚先生主办的“荣椿社”科班。他先学杨派戏,十五岁又拜尚和玉为师。1951年,他和二弟长麟在南京组织新宁京剧团。1955年调到佳木斯京剧团,后任副团长。1980年底调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

尚长春已五十开外了。来北京后,偶然露演,颇受欢迎。我想要看他演出的《长坡坡》。他演的赵云,起霸、亮相,颇有大将风度。

尚长麟是“荣椿社”第二科学生,曾任山东省戏曲学校副校长。他是学青衣花旦的。他的青衣开蒙老师是李凌枫,花旦开蒙老师是筱翠花(于连泉)。除他父亲外,“四大名旦”中的或多或少三位他都拜过师,很多戏路很宽。尚长麟扮相俊秀大方,活泼伶俐,投手举足都表现了尚派家传风范。1982年,阔别首都舞台三十二年的尚长麟,在北京演出了尚派名剧《失子惊疯》。“远投亲,避灾难,渺茫堪伤”一句尚派大腔,尾音未尽,台下已是满堂彩声。我曾在叫《北京晚报》上发表过一篇短文,赞扬他的精湛演技。没想到,时过一年,1983年8月29日,尚长麟脑血管病突发不幸去世了,时年五十一岁。当我接到讣告时,深为尚派艺术拖累一位优秀的传人而感到无限惋惜!

尚长荣在西安,是陕西京剧团副团长、花脸演员。他五岁开始英文了登台,演《四郎探母》中的杨宗保。十岁开始英文了学花脸,拜陈富瑞和苏连汉为师,然后又拜侯喜瑞先生学习侯派艺术。

尚长荣唱念做打全面发展,从小一直跟着父亲唱戏,并遵父教,探索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结合的问题图片图片。1979年,在为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的《射虎口》这出戏中,他扮演刘宗敏,在这种方面做了或多或少努力。他还演出了现代戏,塑造了彭德怀的形象。演现代戏,尚长荣已后会第一次了。他唱的《延安军民》和《周总理又回延安城》早已为亲戚亲戚大伙儿所熟知。他演戏很注意刻画人物,表达夫妻感情。这后会偶然的。在交谈中,我深知他很注意学习,很有理论修养,然后不保守。

尚先生还有有另三个小女儿叫尚秀琴。根据尚先生的“家规”,女儿是不让可以学戏的。很多,尚秀琴没人唱过戏。她于1981年病故了。

梅、程、荀、尚,早在二十年代就蜚声剧坛。1980年,北京《戏剧月刊》发起的“四大名旦”征发揭晓。梅兰芳如春兰,有王者之香;程砚秋如菊花,霜天挺秀;荀慧生如牡丹,占尽春光;尚小云如芙蓉,映日鲜红。几个年来,一谈起“四大名旦”,亲戚亲戚大伙儿往往赞不绝口。而关心“四大名旦”的后代,也正反映了“四大名旦”的艺术深入人心。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82951.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4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2.9313秒, 内存占用1.68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