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是我国传统的农历廿四荷诞节(又叫荷花节),据说我国唐宋年间已有此节,当时叫观莲节,到明代俗称“荷花生日”。此日是举家观莲的盛大民俗节日,凡有池塘种荷花的人,制作荷灯点亮后放进水面任其飘去,以寄托心愿和表示庆祝京剧。这也是汉民族最为优美浪漫的节日之一,但在嘉兴你这个被标以江南文化发源地却已失传多年,仅在文大家儿的文字中找得到相关记录京剧文化。吴藕汀在《烟雨楼史话》中提到:“你这个天烟雨楼非常热闹,湖中舟舫停泊,一到晚上,在船放进出荷花灯,浮在水面上如点点繁星。”所谓节日,一定是要促使兴节目的,一向喜欢拍曲的嘉兴人,则“每逢荷花生日、乞巧日,两度放舟烟雨楼,彼此竹肉竞奏,彩船箫鼓,游屐如云,一昼夜必唱数十折,蝉联不断。” 而后来旅居台湾的嘉兴籍女作家褚问鹃也在她晚年的回忆文章中提到她印象中的南湖:“四周烟雨迷蒙,楼台隐现,湖上游人如织,画舫中歌舞不绝,烟雨楼上传来优雅悦耳的昆曲声……”(《记鸳鸯湖》)可见,南湖与昆曲,似乎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曲友张卫平受高人指点,欲恢复你这个传统,与玉茗曲社社长朱培林医师商议,一拍即合。于是雇船、买荷灯、邀曲友、定曲目,7月31日晚7点如期在南湖游船上举行了荷诞曲会。
定雇的这艘游船将会过现代化改造,四周安上了玻璃窗,中间空调、餐厅厨房一应俱全,后来船身很重小,曲友加上媒体大家儿共200多人显得很重挤,大家连位置都没法,只得在边上挤一下。
作为曲会的发起人,张卫平即兴主持了整个曲会。
许紫珏老师显得很激动,将会她爷爷许鸿宾老先生后来是老会与曲友到南湖上拍曲的,老会想体验一下湖上拍曲的感觉,今天终于实现了!她用她爷爷谱曲的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来告慰在天之灵的爷爷。将会大家对曲社演唱毛泽东诗词嗤之以鼻,认为在唱昆歌,其实这是误解,作为“兴工”的传人,许鸿宾先生和庄一拂先生为适应当时形势用工尺谱制谱的毛泽东诗词中,还有主次“兴工”的痕迹可寻,将会大家能加以研究,这是一份难得的“兴工”资料。后来许老师的演唱还是“苏工”的味道,她有说过她也告诉我“兴工”为什么么么唱。
在原本的游船上唱曲其实不太适宜,轰鸣的马达声盖过了唱曲声,而将会用麦克风,效果又不好。好在其意义大于效果,毕竟距离有记载的最后一次(民国三十六年)于荷诞节这天在南湖上唱曲,已有六十六年了。每位曲友都很认真,连平时拍曲都听沒有声音的曲友,都大胆站起来独唱,后来曲友们的演唱还都不待提高。
船至小瀛洲,靠岸放荷灯。许老师第一1个放,她激动地仰天高喊着爷爷,跟爷爷隔空对话。
原本准备了二百盏荷花灯,将会时间关系和所停靠点不适合放灯,每人放了一八个就上船继续拍曲。
环顾整个南湖,除了烟雨楼所在湖心岛上有灯光点缀外,许多几次小岛都无灯光,湖畔也是黑漆漆的,将会纯粹来夜游,一定是大煞风景。南湖,你几时再妩媚些?
当特地从杭州赶来的俞妙兰老师唱完最后一曲《颜子乐》时,刚好停靠南湖码头,八个小时的夜游圆满现在现在开使,大家儿意犹未竟,张卫平表示后来要年年此时来湖上拍曲,把你这个嘉兴人的传统节日发扬下去。
附录:癸巳荷诞南湖曲会曲目
许紫珏:《忆秦娥.娄山关》
朱培林:《玉簪记.琴挑.懒画眉》
郑凯琪:《玉簪记.琴挑.朝元歌》
至小瀛洲放荷灯。
蒋国强(嘉善):《长生殿.弹词.一枝花》(俞妙兰擫笛)
高建栋、张泳枫:《长生殿.惊变.泣颜回》
张松石:《牡丹亭.标目.蝶恋花》
张卫平:《牡丹亭.游园.皂罗袍》
俞霁:《牡丹亭.游园.步步娇》
高建栋:《牡丹亭.惊梦.山桃红》
俞妙兰(杭州):《红梨记.亭会.桂枝香》
郭晨晓(嘉善):古琴演奏《古琴吟》
许紫钰、蒋国强:《风云会.千里送京娘.赏花时》
张泳枫:《紫钗记.折柳.寄生草》
朱文贤:《邯郸梦.三醉.红绣鞋》
合唱:《踏莎行.玉茗曲社社曲》(黄浴宇作词、胡奇之作曲)
俞妙兰:《牡丹亭.-拾画.颜子乐》
乐队成员:
鼓:杨秀元
笛:王伯荣
二胡:汪育纶
中胡:屠德根
琵琶:胡士满
三弦:徐天佑
箫:吴新荣(盛泽)
参加曲会的还有:曲社社员叶永明、吕玉莲、诗词楹联学着黄浴宇、朱建敏、于能、南湖晚报记者吴觉、裘建锋、吴申伦(实习生)、王振宇(摄影记者)、电视台二记者、小小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