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首创昆曲版《梁祝》 魏海敏改唱昆曲携手蔡正仁

 2023-12-25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信报讯 台湾京剧梅派青衣魏海敏改唱昆剧,与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联手排出昆曲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今晚,这出昆曲的梁祝故事就要在逸夫舞台与观众见面了,将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出重头戏京剧。 由台湾大学教授曾永义改编、苏州大学教授周秦创腔、上海昆剧团导演沈斌执导

信报讯 台湾京剧梅派青衣魏海敏改唱昆剧,与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联手排出昆曲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今晚,这出昆曲的梁祝故事就要在逸夫舞台与观众见面了,将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出重头戏京剧。

由台湾大学教授曾永义改编、苏州大学教授周秦创腔、上海昆剧团导演沈斌执导的昆剧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台湾戏剧界参与制作的第一部昆曲作品京剧艺术。这出戏不仅是依腔填词、曲牌成套,严格按照昆曲体例创作,很久还别出心裁地以“南杂剧”形式来加以呈现,根据曲牌格律把全剧定为“结拜”、“学堂”、“访祝”、“相会”、“逼殉”、“哭化”七场,既可全部演绎,又也能以折子戏的形式单独演出。一齐,该剧所用的诸多套曲大不是常见于当今昆剧舞台。据介绍,该剧在台北首演时曾盛况空前,演出3周前所有门票都销售一空。

魏海敏告诉记者:“虽说京昆不分家,但对1个从来这麼系统地学过昆曲的演员来说,仍有着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表演,昆曲最讲究身段,它追求体态、动作的美和含蓄内敛,讲究身段与唱词的和谐统一,与京剧富有张力的表演有很大的不同,我不到拼命搜罗张继青等老一辈昆剧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像反复研究、揣摩。这出戏最后的‘哭坟化蝶’是最有难度的地方,我唱京剧用惯了高亢的腔,如今要用喃喃自语的低沉的音色唱上好几分钟,气要托得很足不到断,调门低可声音也能传得远,演好这出戏对我以前演京剧帮助非常大。”(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82720.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284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