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致敬经典 上昆修复“南戏之祖”

 2023-12-25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上海大剧院的六场大戏完后谢幕,作为上昆“致敬经典”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之一、同時也是“天蟾2018谢幕演出季”唯一的昆曲剧目,昨晚上昆又在天蟾逸夫舞台推出了被誉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元代戏剧家高则诚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等重新创作而成的《琵琶记》在如今

上海大剧院的六场大戏完后谢幕,作为上昆“致敬经典”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之一、同時也是“天蟾2018谢幕演出季”唯一的昆曲剧目,昨晚上昆又在天蟾逸夫舞台推出了被誉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元代戏剧家高则诚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等重新创作而成的《琵琶记》在如今的戏曲舞台上不要少见,但大都从女主角赵五娘的宽度切入,而上昆这些版的《琵琶记》则是“男主”视角,以蔡伯喈为第一主角,整个剧情围绕蔡伯喈展开,颇为少见京剧艺术。

前 世

《琵琶记》写蔡伯喈与父母、妻子赵五娘一家的离合悲欢,因有赵五娘携琵琶上京寻夫的情节,就说有得名京剧艺术。经过文人的雅化改造,《琵琶记》革新了早期南戏俚俗粗糙的弊病,在双线内部人员、语言技巧、音律规范等方面都臻于开花结果图片的句子的句子的句子图片的句子,成为当时乃至后世戏曲界效仿的典范,之前被誉为“南戏之祖”。而在国际上《琵琶记》都在一定的影响。早在1841年,法国就出版翻译了《琵琶记》法文版,就说如英、美、日等国都在文学译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百老汇还曾将该剧改编为英语音乐剧《琵琶歌》。

今 生

《琵琶记》全本共42出,昆曲“传字辈”艺人能演近二十出,至上海“昆大班”“昆二班”等只传承了约十出左右。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昆剧团着手抢救、恢复了每项传统折子戏,完后曾参照民间故事与早期南戏“雷击蔡伯喈、马踏赵五娘”的结局推出改编版本。此次上昆推出的版本将原作的42出缩编为9出,在文本上宽度尊重高则诚的原著。这些版本以男主角蔡伯喈的心路与人生历程为主线,之前重点恢复了多个小生为主的传统折子戏。其中《辞朝》前半出是昆曲中仅存的一套“唐宋大曲”,旋律古朴,风格殊异,小生一气呵成唱全须要近15分钟,十分考验演员的唱功。

传 承

昨晚担纲主演的是“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黎安。这几年,黎安无缘无故心心念念想着《琵琶记》,“重排《琵琶记》,源于我对《辞朝》《赏荷》《盘夫》《书馆》等回目唱腔的偏爱。”黎安表示,“我的私心,是以复排这些经典折子戏为起点,从《琵琶记》刚开始,试着对昆曲的表演作就说归纳、思考和实践,寻找有一种古雅格调的演出节奏。”昨晚的演出虽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但在舞美呈现上却颇多新意,担任导演、舞美设计的王欢将传统的框架与新的设计元素相融合,我觉得古雅却不一味复古。(记者 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82501.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8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2.9803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