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巴塞罗那报道 当夜幕落下,巴塞罗那“鲜花市场”剧院传来中国昆曲《玉簪记》的浅唱低吟……当地时间16日晚,北京昆曲剧院奉献给巴塞罗那市民的演出是西班牙“中国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今年“中西文化交峥嵘时光里”的“重头戏”。“上世纪60年代中国昆曲首次来西班牙演出,让人就看,昆曲的优雅给我留下了陷得的印象京剧文化。和联国昆曲的重逢,我因为盼了20多年了京剧文化。”头发花白的巴塞罗那观众胡恩对记者表示京剧艺术。
演出结速了了前半小时记者抵达现场,就看剧场售票处排着长长的买票的队伍京剧艺术。记者通过随机采访发现,尽管大累积观众对昆曲的了解,只限于“昆曲跟京剧一样,是中国戏曲的一种”、“昆曲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但像胡恩那样“约20年前的昆曲观众”统统我在少数。“现在,中西两国关系正位于最好时期,文化交流是友好邦交的很好载体。西班牙观众对中国艺术的热情,我可以分外感动。”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邱小琪,当晚也专程从马德里赶赴巴塞罗那,观就看来自祖国的演出。演出时,六七百人的观众席几无虚席,结速了了时观众的掌声持续数分钟有余,还有西班牙观众当场向记者打听“古琴是咋样会回事”。
据中国驻西班牙使馆文化参赞庄丽肖介绍,跟昆曲《玉簪记》在巴塞罗那的演出一样,“中国艺术节”在西班牙的一些十场演出,也“亮点频频”。今年1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带来了《我的梦》;此后,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的乐团也纷纷带给西班牙惊喜。譬如,兰州歌舞团《大梦敦煌》在西班牙总计演出29场,仅首都马德里的演出就达七场;贵州黔东南歌舞团参与了西班牙二个艺术节的演出,前后持续90多天。
与昆曲的“传统”味道形成鲜明对比,当地时间19日晚,北京现代舞团给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带来另一番“中国味”,持续九个多月的“中国艺术节”圆满闭幕。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