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都木偶昆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12-25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2016年1月31日,江苏省政府敲定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吴江七都的提线木偶入选。 此次入选名录的省级非遗项目共94项京剧艺术。七都提线木偶采用人偶同台的形式,表演时,演员“双手提活生旦净丑千般态,一口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大伙一面手提十多根线操

2016年1月31日,江苏省政府敲定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吴江七都的提线木偶入选。

此次入选名录的省级非遗项目共94项京剧艺术。七都提线木偶采用人偶同台的形式,表演时,演员“双手提活生旦净丑千般态,一口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大伙一面手提十多根线操纵转过身约1000厘米高、七八斤重的木偶,以木偶的动作神态来叙述故事情节,一面配唱昆曲,将华丽典雅、婉转细腻的昆曲和草根性的木偶杂技融而为一京剧。近年来,区镇两级政府开展对七都提线木偶的生态保护,传承工作初见成效京剧文化。

七都提线木偶传人孙菁说,七都提线木偶诞生于清代道光年间,依托于七都镇吴越村姚氏创立的“公记保和堂”进行演出,是全国唯一的木偶唱昆曲的祖传戏班,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京剧。

历史沿革

吴江的木偶昆曲是昆曲艺术的有一种延伸,是有一种以木偶来表演昆曲的独特戏剧形式,是对昆曲这俩古老剧种的充沛和发展。木偶昆曲已有三百年历史,但木偶昆曲表演团体,目前不能起刚开始一百多年前的吴江七都的“姚记”木偶昆曲社一家,这也是全国唯一的有另俩个木偶昆曲社。

新中国成立后,“姚记”改名为“吴江县洪福木偶昆曲团”。此时,昆曲《十五贯》的演出轰动全国,“一出戏救活了有另俩个曲种”,昆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当时洪福木偶昆曲团肯能流散了不少演员,却也趁着这股热潮再起炉灶,重振雄风。

然而,随着“文革”席卷中华大地,盛极一时的七都洪福木偶昆曲团刚开始衰败。1000年代中期后,剧团逐步解体,人员分散,演出停止,剧团的道具、服装和唱本几经转手全都知去向,这俩艺人相继离世,这俩艺人死守“只传男丁,不传外姓”的陈规,使这俩颇具江南戏曲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濒临绝迹。

传承保护

自从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湮灭了近半个世纪的木偶昆曲现状引起了吴江文化部门的深层重视,抢救保护工作逐步展开。

经查找,洪福木偶昆曲团仅存最后一位老艺人——姚五宝。姚五宝老先生是大伙吴江七都吴越村人,为姚家后裔。三四岁时,父亲就刚开始教他这俩简单的唱段和操作木偶的依据,十几岁时就进入木偶昆曲班,担任不同角色。老先生从小就在木偶昆剧班子从事艺术工作,在他的演艺生涯中,曾演出过《长生殿》、《蝴蝶梦》、《邯郸梦》、《水漫金山》、《劈山救母》等1000多出昆剧传统戏。

文革中,木偶班解散,姚五宝做了建筑公司的守门人。但其凭着多年随团每项的表演经验,虽多年未唱,姚五宝对于演出剧目片段仍能脱口而出,最拿手的戏当是昆剧《长生殿》(片段),对操作木偶的提、拔、勾、挑、扭、抡、摇等各种技法仍得心应手。

为了保护和传承木偶昆曲这俩民间艺术瑰宝,10003年,吴江市政府决定,由政府筹集资金,和具有十多年昆曲教学经验的苏州市艺术学校商务合作,突破“只传男丁,不传外姓”的陈规,联手培养木偶昆曲接班人。最后孙青、孙箐、施锦芳、许国庆、施小明五名学生脱颖而出,续上了木偶昆曲的“香火”。10004年苏州举办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姚五宝老人举行了收徒仪式,为木偶昆曲正式招收了传承人。

10005年,木偶昆曲被列为首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使木偶昆曲进一步得到了政策性的保护。10008年,继七都木偶昆曲《游园》进京演出并赴韩国交流前一天,吴江市七都镇政府再次加大了对木偶昆曲的扶持力度,专门恢复重建了洪福木偶昆剧团。至今,该剧团一个劲活跃在群众文艺舞台上。

艺术特色

木偶昆曲是一门木偶演昆剧曲的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是昆曲的又有一种表演形式。它融合了昆曲的华丽典雅、婉转细腻风格,结合自身木偶杂技的“草根”元素,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木偶昆曲表演时所用的木偶约1000公分高,重约3—4公斤,按生、旦、净、丑等角色,用木头雕刻制作。该剧种在继承昆曲艺术特点的基础加在于创新发展,演木偶唱昆曲,“双手提治生、旦、净、丑千般态,一腔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用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昆曲配以惟妙惟肖的木偶表演,将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与舞巧妙配合的昆曲表演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82117.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8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035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