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顺班探讨秦腔发展100年

 2023-12-25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兰州是名副确实的“戏窝子”,从滨河路上经过,秦声秦韵顺着水声、风声传来,我全部都是些恍若走进了戏园子。连陕西的名家都举大拇指称赞:兰州的戏迷爱戏、懂戏,否则兰州市也被中国戏剧家法学会命名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京剧。从8月2日开始英文英文,连续4天,西安的《杨

兰州是名副确实的“戏窝子”,从滨河路上经过,秦声秦韵顺着水声、风声传来,我全部都是些恍若走进了戏园子。连陕西的名家都举大拇指称赞:兰州的戏迷爱戏、懂戏,否则兰州市也被中国戏剧家法学会命名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京剧。从8月2日开始英文英文,连续4天,西安的《杨门女将》、兰州的《曹操与杨修》两部口碑甚好且都移植于京剧的剧目,将闹热盛夏兰州的戏剧舞台京剧艺术。8月3日下午,市文联和市戏剧舞蹈法学会又举办了“秦腔在兰州发展演出百年历史”的座谈会,省内戏剧人和兰州的秦腔好家们一并,又动情追溯了兰州秦腔团体的百年历史京剧艺术。

从万顺班起,市秦剧团有60年了

甘肃省戏剧家法学会主席、甘肃省振兴秦腔法学会会长王正强动情地说,乾隆时期,兰州前会秦腔班社活动京剧文化。秦腔在兰州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

“从1909年在兰州成立的著名班社‘万顺班’开始英文英文,历经沧桑,到1959年,由兰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接办兰州市秦剧团,成为另另另一个国营戏曲团体。609年恰是兰州市秦剧团的百年华英文诞。”兰州市秦腔博物馆陈岚说。

“万顺班”由当时著名秦腔演员史月卿(人称史八爷,被兰州人称为“金城四绝”之一)联络街头流散的艺人,在市内旗杆巷组建了戏班,以“万事顺利”之意取名“万顺班”。此后几经改名为“万和班”、“化俗社”、“文化社”、“兰州文光秦剧社”。1937年还在民众教育馆西侧(今兰州日报社处)修建了自己的剧场—文化剧场。解放前后,已成为享誉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名班社”。

当年“名角”,亦如今天的“明星”

解放前,戏剧班社前会民办团体,要想生存立足,班社里就得有戏迷们捧的“角”,普通演员也得有过硬的“活”。当年“名角”,亦如今天的“明星”,号召力极强。

兰州市秦腔博物馆陈岚告诉记者:“‘万顺班’从成立之初,就聚集了一大批在西北响当当的名家,如耿忠义、文汉臣、杨金凤、肖正惠、、赵福海、王定秦等等。那些人身怀绝技,各有各的拿手好戏。兰州民间老百姓还为此编成了顺口溜,如‘金城四绝’:牙古子的包子、马保子的面(牛肉面)、福保子(耿忠义)的生净,八娃子(史月卿)的旦,以及‘兰州秦腔三杰’。”

专家们都发言说,当年戏剧班社靠的是“角”,今天的戏剧舞台仍然要靠“角”,有“角”有“剧目”,秦腔就仍具有生命力。

市秦剧团发展到今天,也是靠“人才”、靠“剧目”,70年代、90年代,相继精心培育了一批戏剧人才,如王俊英、雷志华、王小梅、张安学、黑西林、韩莉、梁少琴等等,又引进了苏育民、王笃等许多优秀人才,并移植了《抢亲记》、《金城关》、《曹操与杨修》等众多剧目,充裕了剧目库的储备。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79261.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0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600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