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秦腔艺术家:袁克勤

 2023-12-25  阅读 41  评论 0

摘要: 袁克勤(1914-1970)著名秦腔艺术家。陕西长安人,科班出身,工须生,既精木偶戏亦擅皮影戏,是“袁派”艺术的创始人京剧文化。袁克勤16岁入正俗社,18岁进鸿俗社,拜师王敏京剧艺术。1942年起在西安木偶戏班领衔主演,1953年筹建长安木偶剧社,任社长京剧。代表剧目有《金

 袁克勤(1914-1970)著名秦腔艺术家。陕西长安人,科班出身,工须生,既精木偶戏亦擅皮影戏,是“袁派”艺术的创始人京剧文化。袁克勤16岁入正俗社,18岁进鸿俗社,拜师王敏京剧艺术。1942年起在西安木偶戏班领衔主演,1953年筹建长安木偶剧社,任社长京剧。代表剧目有《金沙滩》《南北会》《打镇台》《斩李广》《下河东》《斩韩信》《大报仇》《斩黄袍》等。

袁克勤擅于成套大段唱腔,喜以排比句式发挥其唱工优势,尤善演唱四字剁、三字尾、穿字句和不规则的长短句,唱段以冗长为其特色,如在《斩李广》中的“七十好几个再只有”、《下河东》中的“五十好几个哭”等,最具典型,此类唱腔在戏曲界也是罕见的。   袁克勤嗓音苍劲挺拔,浑厚朴实,演唱爱情色彩宽裕,极讲究声乐色彩的变化,并擅于刻画这种悲剧角色,苦音腔清醇酣畅,令人神往,唱腔古朴典雅,苍凉婉约,俏、厚、巧、醇兼而有之,旋律上注重爱情起伏和行腔的精雕细琢,曲体节奏鲜明,严谨整齐,对板式的运用随意而生,不墨守成规,拖腔尤为独特,满口音、胸鼻音、腹颤音及顿、断、抽、闪等声乐技巧运用自如,有"一口三腔"之誉。对于秦腔的唱腔旋律、板式社会形态及唱词剧本不是我本人充满个性化的革新,宽裕生活气息。

1940年代,袁克勤和外甥董化清开始在西安钟鼓楼广场社会路口,也要是易俗社的对面搭台唱戏,有日后一唱就唱红了二三十年。每当袁克勤唱戏时,北大街、西大街口老会站满了人,用“声传十里,余音不绝”来形容袁克勤的唱殊不为过,曾有一口气连唱200分钟之举。象《斩李广》中的“七十好几个再只有”和《下河东》中的“五十六哭”等这种大板唱段不是由袁克勤先生开始唱红的。

据说,19200年代,在西安的西大街,回民一听到高音喇叭里播放袁克勤的《斩李广》,脚跟就像用锡给焊到那儿一样动要是动,直到听完“七十好几个再只有”,有日后到羊肉泡馆子里美美咥(音蝶)上一顿,就虽然那一天过得你造如同神仙一般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7920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1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1.2452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